可穿戴医疗叫好不叫座 或将与智能家居融合
来源:证券时报
时间:2014/5/28 9:00:00
日前在上海举行的“第九届国际养老及康复辅具医疗博览会”上,10多家厂商展示了可穿戴医疗设备。但在外行看热闹的同时,业内人士更多关注相关设备的实际销量。
来自秦皇岛的康泰医学系统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振红表示,现在全国大概有2000多家公司介入可穿戴医疗行业,但销售状况并不理想。核心原因是,目前的手环、手表等可穿戴医疗设备采集的数据尚不能达到医疗级,或者检测数据不够准确,由此阻碍了应用。
综观目前市面上可穿戴医疗设备的功能,无外乎体征监测和监护两个方面。体征监测方面,主要提供血压、心率、心电、血糖、血氧、睡眠等监测数据;监护方面主要有跌倒报警、基于呼叫的通讯功能等。就目前技术而言,上述监测指标很难集成在一个设备上,电子式的专用体外监测设备也难以采集准确数据。例如,跌倒报警和跑步计数功能基于重力加速度和陀螺仪技术,但一个猛力的抖动也会导致仪器误判为跌倒,因而误差率较高。
再如电子血糖仪,主流的技术利用光谱原理进行开发,即利用光对血液中的不同葡萄糖含量的反应来换算出血糖含量。在这一领域,南京航天航空大学生物医学系主任钱志余团队进行了多年研究后放弃。他介绍,人的皮肤、肌肉也会吸收光,个体体征差异太大,导致数据偏差较大。
目前,可穿戴医疗设备有手环、手表、跑鞋、眼镜等,一些产品遭到了消费者的退货或弃用。从现有的技术来看,一个小小的手环很难做到准确监测体征。对可穿戴医疗设备厂商来说,要么慢慢寻求技术突破,要么越过吸引眼球的初级阶段,开发包括可穿戴设备、家庭监护设施等在内的家庭监测、监护数据平台。
5月初,欧姆龙健康医疗宣布向中国引进面向医疗、看护机构使用的血压分析服务平台——智诊通,就是将家庭血压仪测量的数据自动上传到系统平台,从而帮助医生更有效地控制及管理用户的血压。其实,美国等国家的家庭监护市场已相当发达,家庭健康保健的监护人数远远超过医院的就诊数量。对比欧美的情况来看,可穿戴医疗设备商向家庭监护市场转换大有可为,当然,这还需要政府、医院的支持配合。
延华智能助老事业部技术总监乐金介绍,目前可穿戴医疗设备的采购商主要是政府,个人市场更多是娱乐性的需求。从记者了解到的情况看,不少政府部门愿意在这方面进行投入。一个简单的需求是,目前政府对孤寡老人的监护是采用走访的形式,如果有设备可监护则节约大量的人力和成本。
业内人士认为,从大的概念来看,家庭监护应该纳入智能家居的范畴,不排除智能家居厂商也会介入家庭监护领域。可穿戴厂商如果只局限于医疗领域,难免受到智能家居厂商的冲击,因此要与智能家居开发商、医疗网络平台、医院等展开多方面的合作才有可能取得市场。
新闻排行
-
1各相关耗材/试剂供应商:[04-21]
-
2集采三方协议签好的,彩印一份协议交物管办张婧处[12-31]
-
312月30日(周一)设备科库房进行月末盘点,8点-14点暂停收发货业务,14点起正常发货。[12-26]
-
4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关于医用耗材配送验收工作的通知[11-22]
-
511月7日周四 8点-14点 设备科库房暂停收发货业务,下午14点起正常收货。[11-06]
-
6【重要通知!】[09-26]
-
7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关于规范备货、择期跟台、急症使用耗材入出库的通知[05-13]
-
8关于《德清县人民医院院内医用物资精细化服务委托合同》签署告知函[05-10]
-
9关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院内医用物资供应委托服务合同》签署告知函[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