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实施,科技部与相关部门经多次沟通协商,达成原则一致,拟启动大气污染防治、七大农作物育种、新能源汽车、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数字诊疗装备、干细胞及转化研究6个重点专项进行试点。这是科技部副部长侯建国在26日召开的题为“加强基础研究与自主创新”的香山科学会议上透露的。
根据《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要求,经过整合后的一大类中央财政科技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将选择前期工作基础好、部门合作充分的5至10个重点专项开展试点工作。“试点的目的在于试程序、试制度、试机制,在试点过程中逐步探索和总结管理经验,为后续的全面布局重点研发计划奠定基础。”侯建国说。
据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以重点专项的形式组织实施,重点专项由全链条设计的项目群构成,其中包括基础前沿,技术开发和应用示范等不同类型项目。科技部将按照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要求,凝练提出目标明确、边界清晰、全链条部署、一体化组织实施的重点专项。目前正广泛征集2016年重点专项需求,通过部门、专家“双轮驱动”的模式,完善项目形成机制,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面向“十三五”的全面部署实施做准备。同时,科技部会同财政部研究制定《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办法》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金管理办法》,力争年底前出台。
谈到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最新进展,侯建国透露,目前,部际联席会议的成员共25家,力争近期召开第一次联席会议;拟将战略咨询和综合评审委员会总人数确定在30人左右,同时建立更大范围的特邀专家制度;已起草了《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项目管理专业机构管理暂行办法》,近期也将抓紧做好首批专业机构改建的前期工作。
加强专家库建设、创新专家的遴选使用机制,是深化科技改革的重要基础性工作。2014年,科技部累计合并15个计划专家库共7.6万名专家,在“973”、“863”和支撑计划评审中试用,4223个项目累计抽选了3731名专家。科技部配合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建设,加紧推动科技专家库的建设和完善,拟适度增补扩大专家库的规模。此外,侯建国透露,还将对专家进行科学分类和精准定位,同时实行痕迹管理、信用管理,加强对重要廉政风险点的防控。
-
1各相关耗材/试剂供应商:[04-21]
-
2集采三方协议签好的,彩印一份协议交物管办张婧处[12-31]
-
312月30日(周一)设备科库房进行月末盘点,8点-14点暂停收发货业务,14点起正常发货。[12-26]
-
4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关于医用耗材配送验收工作的通知[11-22]
-
511月7日周四 8点-14点 设备科库房暂停收发货业务,下午14点起正常收货。[11-06]
-
6【重要通知!】[09-26]
-
7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关于规范备货、择期跟台、急症使用耗材入出库的通知[05-13]
-
8关于《德清县人民医院院内医用物资精细化服务委托合同》签署告知函[05-10]
-
9关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院内医用物资供应委托服务合同》签署告知函[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