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有化浪潮
2015年6月4日,迈瑞医疗宣布其董事会收到来自三位管理层的无约束力建议书,计划以30美元的价格从其他股东手中收购公司的所有流通股份以进行私有化。8月27日,迈瑞医疗收盘价24.76美元。
2015年8月14日,无锡药明康德宣布与包括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革在内的团体达成约束性协议,将以33亿美元的价格完成收购,协议价格为每股美国存托凭证(ADR)46美元。8月27日,迈瑞医疗收盘价42.69美元。
而在更早之前,先声药业、三生制药、诺康生物、尚华医药、同济堂等中概医药股纷纷通过私有化退市,其中三生制药今年已重新在香港H股上市。
估值差异悬殊
中外资本市场的估值差异是中概医药股私有化回潮的主要动因。国内医药产业发展迅速,资本市场普遍给予医药企业较高估值,但这点在国外资本市场却并没有得到体现。
药明康德是国内CRO龙头企业,2014年营收6.74亿美元,净利润1.12亿美元,但市值仅有30.28亿美元,市盈率27倍。同类型的泰格医药在创业板上市,营收和净利润都只有药明康德的六分之一左右,但市值在6月初一度达到250亿元,超过药明康德的市值,即使近期因股灾大幅下跌,市盈率也高达97倍。
迈瑞医疗也是如此,目前市值29.1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不到200亿元,与股灾之后的鱼跃医疗接近。根据迈瑞医疗财报,2014年营收为13亿美元,是鱼跃医疗的5倍,净利润1.93亿美元,是鱼跃医疗的4倍。从市盈率看,两者相差4倍。
扩张的渴望
由于美股市场监管严格,估值较低加上交投清淡,中概股的融资功能较差。2013年三生制药以不到2亿美元完成私有化,但今年6月在香港上市IPO募资高达7亿美元。除IPO定价较高外,国内上市药企还频繁通过定向增发等手段进行融资,仅2014年前三季度就通过定向增发融资数百亿元,鱼跃医疗上市以来就多次通过定向增发进行“补血”。
尽管药明康德、迈瑞医疗始终保持在国内细分行业的龙头地位,但长期被低估的市值会导致公司融资能力减弱。国内上市企业则通过资本市场的支持取得了快速发展,从2011年到2014年,药明康德营收增长65.6%,净利润增长38.5%;同期泰格医药营收增长223%,净利润增长162.6%。
近几年来,国内医药行业并购重组进入高峰期,资本市场的支持越来越重要,在相同的业绩下获得高估值才能有较大的并购能力,中概股药企纷纷选择私有化回归也就不足为奇了。
-
1各相关耗材/试剂供应商:[04-21]
-
2集采三方协议签好的,彩印一份协议交物管办张婧处[12-31]
-
312月30日(周一)设备科库房进行月末盘点,8点-14点暂停收发货业务,14点起正常发货。[12-26]
-
4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关于医用耗材配送验收工作的通知[11-22]
-
511月7日周四 8点-14点 设备科库房暂停收发货业务,下午14点起正常收货。[11-06]
-
6【重要通知!】[09-26]
-
7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关于规范备货、择期跟台、急症使用耗材入出库的通知[05-13]
-
8关于《德清县人民医院院内医用物资精细化服务委托合同》签署告知函[05-10]
-
9关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院内医用物资供应委托服务合同》签署告知函[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