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2014/6/12 15:54:00
6月11日,全国首家开通的微信全流程就诊平台在广东省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正式运行,用户扫描微信二维码或搜索“粤北人民医院”添加关注,填写简单的个人信息,即可用手机完成预约挂号、缴费、查看候诊通知和检查检验结果等就诊流程。 从挂号、缴费拿药都无需久等 据悉,通过关注“粤北人民医院”公众号的用户可通过微信直接查看医院专家信息,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专家并预约挂号。而在就诊当日,患者只需通过微信支付挂号费,即可挂号成功。在医院的公众号内,点击医疗助手中的候诊通知查看候诊人数,大大降低了患者就诊的等待时间,用户可灵活安排其他日常事务。 与此同时,用户在医院就诊时可以通过微信支付缴纳药费和检验检查费用,支付成功后,系统将取药窗口、检验检查项目的所在位置、等候人数等信息发送至用户手机,用户根据各个项目的等候人数,最合理地自主优化就诊流程。此外,用户不需要在医院等候检验检查结果,可随时随地通过微信查询。 近年来,一些医院开始转战微信,陆续开通微信公众号,但所提供的医疗服务仅限于预约挂号、挂号缴费等碎片化的流程,未有医院能突破微信支付医疗费用的瓶颈,粤北人民医院是全国首家实现支持微信支付的全流程就诊医疗机
2014/6/12 15:53:00
近年来,大量革命性技术创新给医疗领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日,国外一项基于2009-2014年医疗市场现状的报告列出了10项增长潜力巨大的医疗新技术,如胶囊内镜、药物输送系统、分子诊断与靶向治疗、移动医疗等,市场总估值高达4543亿美元。本期,我们选择其中6个前景最被看好的技术,并请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刘思德、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尤长宣、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医院副院长兼创伤病区主任张立海、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系副主任刘清君、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助理兼信息中心主任刘帆等相关领域专家进行解读并展望。 影像诊断,减轻痛苦 代表:胶囊内镜 有报告显示,十大医疗新技术中2/5(约1778亿美元)的市场份额来自内科诊断技术,包括核医学成像、胶囊内镜等。 美国弗若斯特沙利文咨询公司发布的报告显示,近十年来,医用成像技术将成像时间缩短为几秒,拍出图像是三维、全彩的,能在很大程度上取代过去的穿刺活检。比如核医学成像技术为肝纤维化的无创检查打下基础;胶囊内镜让患者免受痛苦。刘思德介绍说,胶囊胃镜比普通胶囊略大,有一个米粒大的摄像头。吞下后,它会以每秒两张的速度拍照,并将照片实时
2014/6/12 15:48:00
一系列的美丽似彩虹的图像揭示了年轻人与老年人、自闭症患者甚至是雌性老鼠之间的大脑差异。 收集了神经元、细胞间电连接、其它大脑活动等信息用不同颜色标记产生的万花筒般的图像上月在爱丁堡的安德烈广场首次展示。 这些图像是由MRI扫描、显微镜和电子检测设备产生的,展示作为“大脑比天空更宽广”展览的一部分。 爱丁堡大学的研究人员主办的展览在研究神经疾病时所见到美丽图片。 这次展览业展示了用于研究大脑和其细胞活动的高级成像技术。 上图显示了一个睡眠的新生儿(左)和成人(右)大脑电通路的MRI扫描图像,该图名为大脑线路。 在研究期间,科学家发现X染色体相关的自闭症和智力缺陷病男性要多于女性。 图像显示了典型的大脑(左)与自闭症大脑(右)差异,是由MRI扫描、显微镜和电子检测设备产生的。 该图名为感知高速公路,显示了大脑细胞复杂的电连接。 名为高保真的图片显示了正常大脑(左)和自闭症大脑(右)信号的差异。 雌性Mosaic图片展示的是雌性老鼠的大脑神经元,它展示了关掉X染色体遗传自母亲的神经元(绿色),和那些遗传自父亲的沉默的X染色体神经元(红色)。 这个像哈勃望远镜显示的深空图片一样,展示的是大脑两
2014/6/11 15:34:00
据美国医疗健康资讯网站MedCityNews报道,一份近日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管理文件显示,美国从事移动医疗技术开发的创业公司Paired Health(以下简称“Paired”)计划融资175万美元。 Paired开发了一种导航设备,对那些已经出院、但需要医生或护士回访的病人进行定位,并将相应信息发送给医院或其他护理机构。医院收到这些信息后,就能够有针对性地快速派出医生或护士前往病人家中。Paired希望通过这种服务,能够大幅降低已出院病人的二次住院率,使已出院病人在家中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后续医疗服务。 据悉,Paired此前已同Wake Forest浸信会医疗中心以及其他数家医院合作,以就Paired上述服务模式进行试点。除了可要求医生上门看病外,病人还可以借助Paired服务平台提出家庭护理请求。Paired称,对于医院派出的医务人员,Paired将提供相应硬件和软件支持,包括运送医务人员的车辆。这些车辆具有Wi-Fi连接功能,并能发挥出移动医务室的作用。 虽然Paired这项服务听上去有点像是针对医务人员的Uber打车服务,但Paired表示,公司服务与美国联邦
2014/6/11 15:32:00
据国外媒体报道,凯西-哈金森(Cathy Hutchinson)曾患脑干中风,导致身体瘫痪无法说话,但是12年之后,一个大脑植入器使她恢复语言能力,并使用大脑意识移动机械手臂,能够拿起瓶子喝水。未来的人类大脑会是怎样的呢? 虽然科学家仍需进一步努力才能实现读取大脑内在思想,但当前大脑接口技术发展速度非常迅速。大脑植入器通过分析神经细胞“会话”,能够获取更多大脑信息,并使用大脑植入器控制现实生活中的设备。其它身体植入器可输入信息至大脑,或者恢复视力和其它感官能力。伴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未来人类将具有假肢身体,或者建立一个计算机类型的大脑系统。 大脑下载信息:哈金森使用美国布朗大学等机构共同研制的“脑门系统”,一个M&M巧克力豆大小的电极组植入大脑区域,控制手臂移动,记录脑神经的微小电信号,因此能够放大和解码大脑指令,进一步控制机械手臂。 模拟大脑:这种先进假肢要求一根连线通过头骨上的连接器连接植入器,像这样的系统非常难处理。目前,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子工程师米歇尔-马哈比兹和同事最新研制一种微型传感器——“神经灰尘”,可以记录神经细胞的电信号,神经灰尘系统通过超声波供给能量,神经灰
2014/6/11 15:29:00
英国媒体报道,英国患者首次植入药片大小的无线起搏器。 该手术被看作是里程碑的时刻,能为心率疾病的治疗带来革命同时降低了传统起搏器的风险。 新的起搏器是目前起搏器的十分之一大,是目前由导管植入的起搏器中最小的。 由于设备是独立的,它不需要向心脏内植入正常起搏器需要的导线,有线起搏器损坏后常需要开胸手术。 同时,用于植入新设备的外科手术造成的伤害也是最小的,减少了潜在致死性感染发生的风险,患者能快速康复。 尽管有线起搏器越做越小,但是需要2英寸的切口才能植入。同时起搏器需要用线与心脏相连,但线可能需要提前拔出。事件的发生率是百分之一,这意味着患者不得不进行二次手术。 相比而言,新设备,称为Micra转化导管节律系统尺寸很小可由股静脉导管植入。同时设备不需要线与心脏连接。 手术医生表示,设备最显著的革新是无线起搏,将伤害最小化,减少并发症。
2014/6/10 14:33:00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9日报道,指纹鉴定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荷兰科学家发现通过分析指纹内含的化学物质比例,可推断出指纹存在了多久。 报道称,由于每个人的指纹都不同,因此指纹是识别罪犯的最普遍方法,不过当前的鉴定技术无法判断指纹是何时留下的。 荷兰鉴证学会指纹研究员迪普伊以窃案现场留下的邻居指纹为例指出,这个指纹是邻居上回来串门还是案发当晚留下的,对查案工作至关重要。 他说:“如果能确认指纹何时留下,就能判断疑犯什么时候到过案发现场,以及现场哪些指纹是与案件相关的。” 指纹主要由汗水、油脂、胆固醇、氨基酸、蛋白质组成。迪普伊指出,这些物质部分会随时间逐渐消失,因此只要鉴定指纹内化学物质的比例,就能推算出指纹存在了多久。 此外,鉴定过程也必须把指纹所在地的温度考虑在内,因为温度会影响指纹化学物质的退化速度。鉴证专家表示,采用这项新技术,能精准确认过去一两天至15天内留下的指纹。 迪普伊指出,科学家以往也曾尝试分析指纹内的化学物质,但当时注重的是个别数量而非整体比例,所以失败告终。他说,下一步是把新技术广泛运用到真实案发现场,以建立相关数据库,希望一年内该技术可获法庭接受
2014/6/10 14:32:00
许多机构的研究人员正在探索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癌症等疑难病症找到更好治疗方法,目前已取得进展,但他们在收集患者信息上遇到难题。 IBM、波士顿制药公司 Berg Pharma、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emorial Sloan Kettering)、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及其它机构的研究人员,正在探索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找到更好的疾病治疗方法。 但是,在医疗领域充分利用这些计算工具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这方面的海量数据被束之高阁——或者说从一开始就没有数字化。 早期的医学研究成果或病人的病历,往往锁在医药公司的档案或医生办公室的文件柜中。 病人的隐私问题、公司间的利益冲突以及纯粹缺乏电子病历,阻碍着医疗领域的信息共享,让每一次治疗都像一个孤立的事件。如果医疗领域的信息共享能取得进展,人们很有可能发现更具普遍意义的治疗方案。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讲师迈克尔·凯泽(Michael Keiser)指出,当你能够对10万个病人的临床试验数据、基因组数据和电子病历进行分析时,与以往只能接触少数病人的信息相比,你将能发现以往所不能发现的治疗方案。 鉴于这样的前景
2014/6/9 17:03:00
机器人能够让人实际感受到乳房。而且这不是存在,设备能够用于医疗用途,并改善乳腺检测能力。 设备模拟真实的乳腺触觉,用于训练医学生了解乳腺癌肿块。 日本研发者开发连接人手触觉设备,能够通过产生真实触觉模拟不同的软组织。 设备可以训练医学生了解检查乳腺的肿块的触觉。岐阜大学 的科学家命名该设备为多手指触觉接口机器人。 触觉技术今年已有长足进步,但是模拟触觉仍十分困难。模拟碰触对象的柔软性已被证明是一个特别大的挑战,因为我们的指尖是非常敏感的,产生微妙的感觉,是很难复制。 传统的触觉设备通过限制手指和手的运动来转化软组织触觉。通过虚拟现实软件当你看到虚拟物体时,如果你遇到软组织设备让你的手指移动距离缩短同时回弹,产生材料的弹性感觉。 研发者认为实际的感觉和设备产生的感觉有差异。研发者认为真实的触觉是由手指皮肤变形产生的信号,这才是研发人员要模拟的。 设备有五个连接到机器手臂上的触觉手指组成。设备有能与指尖相连的机器,机器使用细的可弯曲的胶体材料制成指套。 通过增加指套的张力来使手指产生硬触觉,降低张力来产生软触觉。 在试验中,新设备使用者称设备很好的模拟了真实乳腺触觉,较其它设备更好。
2014/6/9 17:00:00
无论输血受血,都须血型匹配,这是我们生活中的常识。浙江大学教授唐睿康团队则利用“给细胞穿衣服”的方法,红细胞就可以不必考虑血型,灌注给任一病人。这一制造“万能血”的新途径,最近在线发表在英国皇家化学会杂志《化学科学》上。 科学常识告诉我们,人的血型是由红细胞表面的抗原蛋白决定的。例如最常见的ABO血型系统,A型血的红细胞表面带A型抗原,B型血的红细胞表面带B型抗原。进行输血时,受血者血浆中的抗体会识别供血者的红细胞的表面抗原,如果血型不匹配,抗体就会把它们定义为“外来物种”,并向它们发起进攻,造成严重甚至致命的后果。 因此,长久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找寻一种用于制造“万能血”的方法,这对临床输血特别是对紧急情况下稀有血型的施救意义非凡。曾有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科学家也提出过一种方案,思路是把人体内的干细胞通过基因工程的手段体外培养扩增的方法来获取“万能血”,这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成本相当昂贵。 6年前,唐睿康团队受鸡蛋壳保护鸡蛋的启发, 发明了一种给细胞“穿衣服”的方法。希望能在实验室中创造出带“壳”的细胞
2014/6/9 16:59:00
最近,美国莱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名为quadrapeutics的技术将四种癌症药物结合起来共同治疗恶性肿瘤。临床前研究显示这种疗法疗效是传统疗法的17倍之多。这种载药系统的结构基础是一种等离子体纳米气泡,科学家将调整过剂量的化疗药物装载至这种纳米粒上,从而使其能够靶向治疗癌症细胞,却不会伤害健康组织。 根据研究人员发表在Nature Medicine上的研究显示,这种载药系统分别包载了化疗药物阿霉素、紫杉醇、金纳米颗粒、抗体以及微量的放疗药物。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疗法所应用到的化疗药物和放疗药物比例分别是标准疗法的3%和6%左右,但是在癌症细胞模型上的疗效却是后者的17倍之多。研究人员希望其未来能够应用于一些抗药性肿瘤的治疗中。
2014/6/6 15:42:00
无所不能的3D打印,不仅可以造出一栋房子,也可矫正畸牙。据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6月4日透露,该院成功应用这一技术研发出隐形矫牙器。自此,带着一口闪闪发光金属矫形器的“钢牙弟钢牙妹”有望成为历史。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饮食过于精细,恒牙在萌出和发育的过程中缺乏富含纤维素食物的“历练”,出现了牙列不齐的问题。要想拥有一口皓齿,只能借助口腔矫正。然而,长期以来用于口腔矫正的金属矫形器使佩戴者一张口就寒光逼人,被人戏称为“钢牙弟钢牙妹”。 上海市十医院专家介绍,口腔矫正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和用楦头将鞋帽撑大差不多,通过矫形器长时间的支撑与推顶,使牙齿缓慢地回复正位。从原理可以看出,口腔矫形器材质需要一定的刚性与硬度,因此传统都是用金属制成的。 3个月前,该院口腔科开始联合技术研发人员,将3D打印技术引入口腔治疗。据悉,佩戴3D隐形矫形器的患者,要先接受口腔CT检查,精确拟合出牙齿、牙龈、口腔的三维结构。根据此三维结构,计算机将会计算并设计出隐形矫形器的尺寸,并精确安排每一颗牙齿所在位置所需的顶推力度。 让人好奇的是,隐形矫形器是如何出炉的?据介绍,这是一个形如金鱼缸的玻璃打印机。技术人员输入相
2014/6/6 15:41:00
携带三人基因的试管婴儿技术涉及对基因的改动,引发道德关注 如果不出意外,大约两年后科学家们就能开始“创造”携带三人基因的试管婴儿。这项“3人IVF”技术将用于避免“线粒体”基因(mitochondrial DNA)缺陷造成的遗传疾病。不同于常规IVF之处在于它需要两名女性提供的卵子和一名男性提供的精子。 英国监管当局说,没有证据表明这项技术不安全,但需要更多测试检验。英国每6500个新生儿里就有一个有严重线粒体基因缺陷造成的疾病,主要症状包括能量缺乏,肌肉虚弱、失明、心脏问题,甚至死亡。这种疾病由母亲遗传给婴儿。 监管当局和专家评估小组对“3人IVF”技术的评估报告认为,出于谨慎考虑,还需要再完成最后几项测试才能给这项技术开绿灯。这些最后的测试预计需要两年时间。 由于“3人IVF”技术涉及转变人的基因,故引起道德方面的关注;活动人士担心它将成为转基因人出世的先导。 英国政府还需据此制定或修改相关的法例条文。英国卫生部委托进行的“3人IVF”技术评估是政府就此展开的大规模公众咨询行动的一部分。卫生部将于今后数月内发表公共咨询结果,并给出监管条文和机制调整的时间表。政府的基本态度是这项技术
2014/6/5 11:05:00
日本东京大学日前宣布,该校科研人员发现利用加工树脂和塑料的喷射模铸机,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可制造出有望与真正骨骼更易融合的人造骨。 粉碎性骨折或在手术中摘除部分骨骼后,患者需移植骨骼,但通过切割其自身其他部位的骨骼来移植,会给患者身体带来很大“负担”。 此外,制作人造骨骼的常用方法是用800摄氏度以上高温将作为骨骼主要成分的磷酸钙烧结为块状或颗粒状,供医生进一步塑形、移植使用。但由于是高温烧结,移植后的这种人造骨不易与原有骨骼融合在一起。 在研究解决上述问题时,东京大学研究生院工学系研究科教授郑雄一和同事发现,如果将磷酸钙加热到100至200摄氏度,使其具有流动性,然后利用喷射模铸机浇注到金属模具中,就能批量制作人造骨骼。郑雄一表示,从理论上讲,这种在相对较低温度条件下制成的人造骨,更易与患者的骨骼残端相互融合,但这一推断还有待临床试验加以检验。 按计划,郑雄一的研究小组将在今年针对这种人造骨的移植效果开展临床试验。如进展顺利,该研究成果有望在2至3年后进入实用阶段。
2014/6/5 11:04:00
“OK,Glass”,夏志敏医生站在手术台前,发出第一个指令,架在鼻子上的谷歌眼镜瞬间启动。“take a picture”,眼镜听到指令后拍了一张照。“record a video”,视频拍摄应声开启。这是谷歌眼镜在中国内地首次走入手术室,它记录下手术过程,成为医生鼻尖上的自动摄像师。 新武器谷歌眼镜一经问世,就被医疗界纳为新宠。我国医疗界计划实现帮助医生写病历,“汉语版”将在6月亮相国内,远程会诊也在筹备中,或许在调解医疗纠纷上,谷歌眼镜也能出一把力。 戴着谷歌眼镜准备进入手术室的夏志敏医生。 3月26日清晨,杭州骨科医生夏志敏特意摘下了无框近视眼镜,换上隐形眼镜。上午9点,一台鹰嘴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在等着他,这只是7年手术中普通的一台。不同的是,这次他要戴上谷歌眼镜。 这副漂洋过海而来的谷歌眼镜闪耀着银灰色金属光泽,右侧镜腿又宽又长,藏着触摸控制板、语音接收器、16G存储芯片、传感器、纽扣电池等设备。镜片右上角有个摄像头,戴上后可以看到右上角出现一个方形小屏幕,这是微型投影仪。注视着它,等同于从2.4米处观看25寸屏幕,清晰而有距离感。 眼镜很轻,只有区区50克,但这是个“烧
2014/6/5 10:44:00
在子宫内的未出生的孩子脸庞应该是平和的。但是婴儿小手托起下巴揭示出婴儿在应激状态下烦恼的表情。 这个引人注目的照片来自一个研究,该研究表明当妈妈焦虑、无助或者感受压力时,未出生的婴儿会频繁的碰触脸颊。 研究者认为婴儿能感受压力,并通过碰触来平复自己。当我们成年时,我们会用手抱头,但是我们用的是双手,因为在母亲释放的压力下更愿意用一只手。 尽管以前的研究发现婴儿能够在子宫内感受到应激反应,但是这是第一次得到图像证据。 达拉莫大学的Nadja Reissland收集了是15位母亲孕期的4维超声扫描图像。与二维超声不同,四维超声机将从不同的角度图像整合在一起产生清晰的三维图像。当记录为视频时即为四维超声。 在每次扫描时试验的母亲通过问卷测试其应激水平,通过视频记录婴儿碰触面部的频率。在扫描的8个女孩和7个男孩中,总共碰触了342次。 越焦虑的母亲,婴儿碰触动作也多。Reissland认为婴儿可以捕捉到母体产生的应激激素水平上升。 研究还发现压力下的母亲的孩子更多的使用左手碰触他们的面部。这一发现
2014/6/4 14:59:00
2014年5月28日,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了第一个用于心衰患者的无线、植入式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CardioMEMS,认为该系统的效果和安全性具有合理保证,能够用于目标心衰患者的管理并减少心衰相关的住院率。 CardioMEMS(Champion HF Monitoring System ,Champion心衰监测系统)可测量患者的平均肺动脉压和心率,被批准用于过去1年内有心衰住院史的NYHA 3级患者。 FDA批准该系统主要是基于CHAMPION研究,这是一项开放标签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伴有呼吸困难的NYHA 3级心衰患者中,植入肺动脉压力传感器组与标准治疗组相比住院减少30%。 2013年,FDA顾问小组以6:4微弱投票优势赞成批准该永久植入的诊断装置,认为它有较好的风险获益比。但在2011年,FDA顾问小组曾投票反对批准该装置。
2014/6/4 14:57:00
5月28日,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在西安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该医院骨科团队成功地将3个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的钛合金假体,分别植入3名骨肿瘤患者体内,修复了他们不同部位的骨骼缺损。据介绍,3D打印肩胛骨钛合金假体和锁骨钛合金假体的临床应用为全球首例,骨盆钛合金假体的临床应用为亚洲首例。
2014/6/4 14:56:00
记者近日从天津大学了解到,全球首套标准化粪菌移植——智能粪菌处理系统研发成功并投入使用。在日前举办的2014肠病与粪菌移植学术会议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医学科学院院士樊代明高度赞扬了该系统研发成功对粪菌移植领域医学发展的贡献。 该系统由天津大学与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联合研发,可以实现粪菌的自动采集、分离和纯化,使得粪菌移植能够实现全程质量可控,并有望纳入标准化粪菌移植的临床指南当中。该系统主要完成人、天津大学副教授赵友全介绍:“粪菌移植,其实移植的并非粪便,而是里面的有益菌群。它是将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胃肠道内,重建具有正常功能的肠道菌群,实现肠道疾病的治疗。粪菌移植技术已被视为一种特殊治疗方法,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目前,粪菌移植许多流程都要人工进行,效率低,质量不可控,粪便中一些成分,比如寄生虫卵,人工很难分离。标准化粪菌移植——智能粪菌处理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些问题。该系统包括光电检测、自动控制和与之配套的操作软件等,用于采集粪便、分离粪菌,获得高度纯化的菌群,再经内镜或者引流管将量化的菌液注射到患者十二指肠末端。人工操作需要1到2个小时完成的过程,该系
2014/6/4 14:53:00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 )购买了布鲁克带有Ascend Aeon 900磁体的AVANCE III HD NMR,该校生物医学技术研究中心利用最先进的核磁共振能力用于蛋白质分子成像。 近日,布鲁克宣布成功安装世界首台紧凑型,占用单层实验室,主动制冷900兆核磁共振波谱系统(NMR),用户美国加州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 ) 此系统采用了Aeon 技术,在磁体设计中集成了先进的制冷技术,与传统磁体需周期性制冷笔芯不同。该系统可以为客户带来无与伦比的便利性。 Ascend Aeon 900是无需液体氮,而是用氦再液化技术的超导磁体系统。它可以长期的,无忧无虑的操作,无需用户维护。传统900兆的磁体需要占用两层实验室,因为在超导体,焊接技术和磁体设计方面的进步,新的紧凑型Ascend? Aeon 900磁体可以放置在单层实验室。现在,研究人员可在有限的实验室空间里受益于超高固体NMR的灵敏度。新磁体高度的降低,最小的杂散磁场带来了最大限度的选址灵活性,并降低整体成本。 布鲁克一直在应对潜在氦短缺和氦气成本增加等问题。今年早些时候,布鲁克将此Aeon技术引入400-700兆NMR中
新闻排行
-
1各相关耗材/试剂供应商:[04-21]
-
2集采三方协议签好的,彩印一份协议交物管办张婧处[12-31]
-
312月30日(周一)设备科库房进行月末盘点,8点-14点暂停收发货业务,14点起正常发货。[12-26]
-
4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关于医用耗材配送验收工作的通知[11-22]
-
511月7日周四 8点-14点 设备科库房暂停收发货业务,下午14点起正常收货。[11-06]
-
6【重要通知!】[09-26]
-
7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关于规范备货、择期跟台、急症使用耗材入出库的通知[05-13]
-
8关于《德清县人民医院院内医用物资精细化服务委托合同》签署告知函[05-10]
-
9关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院内医用物资供应委托服务合同》签署告知函[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