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2014/7/4 16:50:00
近年来兴起的手术机器人技术在微创的基础上,将手术的精度和可行性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可以预见,微创外科的21世纪将是机器人手术的世纪。目前,国外手术机器人已在心胸外科、泌尿外科、妇科和腹部外科等领域逐渐普及,国内也有数家医疗单位陆续引进了代表当今手术机器人最高水平的达芬奇(da Vinci)手术机器人,国内装机数量已达到18台。 外科手术机器人的发展历史 1985年,美国加州放射医学中心使用一种能够自主定位的立体定向装置(Puma 560)来完成脑组织活检,由此机器人技术在外科领域的应用开始广泛开展。但是,早期的机器人系统完全基于工业机器人系统,其实用性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无法进行更为精细的操作。 1991年,美国ISS公司推出Robodoc用于进行膝关节外科置换术。它是一种主动式机器人系统,包括一台用于术前规划的计算机和1台安装抓持、切削装置的5轴机械臂,以及一个机器人操控平台,通过编程独立完成操作。Computer motion公司于1994年研发了内镜光学定位外科机器人系统“Aesop”。1999年初,由两家美国公司(Computer Motion和Intuitive Surgi
2014/7/3 15:34:00
据《每日电讯报》(Telegraph)网站报道,哈佛大学医学院科学家近日发表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将从供体分离的人体器官进行“超级冷冻(super-cooled)”,从而实现了器官在离体长达四天之后,仍可进行移植。该项研究或有助于促进器官移植的全球化,避免因本国无合适配型而使病人在苦苦等待器官的过程中绝望离世。 现有的器官保存方法并不能保证超过24小时后,仍保持器官活性。因为,一般来讲,冷冻过程会造成不可逆转的组织损伤。但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新方法:将防冻物质与合成葡萄糖注入肝脏,超级冷却至“-6摄氏度”,但并非真正冻结。 虽然目前该项技术仅在实验鼠身上进行过实验,但科学家们对该技术的前景十分看好,希望未来能应用在造福人类事业上。 哈佛大学医学院生物工程教授Korkut Uygun表示:“据我们所知,到目前为止,这一技术创造了两项纪录——一是最长器官保存纪录,另一个是将离体已久的器官成功进行移植。如果我们能将它应用到人身上,我们或许就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分享器官,以解决全球性德器官短缺问题。” 所有接受冷冻肝脏(至少离体3天)的实验鼠,存活期都超过了3个月。而接受离体4天的肾脏后,实验鼠的成活率是
2014/7/2 14:58:00
1996年,美国计算机专家尼葛洛庞帝曾在其书《数字化生存》中预言道,互联网将最先改变销售、出版、汽车和医疗事业。如今这些曾被视为荒诞的预言正慢慢变成现实,我们身边的一切都在 “数字化”。其中,大数据的颠覆性创新让公共卫生信息化也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IT 巨头扎堆涉足公共医疗健康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的《大数据时代》一书中有两个关于大数据与公共卫生结合的案例令人印象深刻: 乔布斯自罹癌至离世长达8年之久,这几乎创造了胰腺癌历史上的奇迹。据悉,乔布斯曾在此期间支付大量费用获得了自己包括整个基因密码在内的数据文档。借此,医生们能基于乔的特定基因组成以及大数据按所需效果用药,并调整医疗方案。 如果上述案例是个体的,那么带来群体价值的案例,便是Google成功预测流感爆发期。2009年甲型H1N1流感爆发几周前,Google通过对人们网上搜索记录的观察、分析、建模,结果显示,他们的预测与官方数据的相关性高达97%,且判断比疾控中心更及时。 从个人健康管理到公共健康管理,大数据在对个人医疗的改变以及极富价值的预警能力吸引着IT巨头们迫不及待与医疗“联姻”。例如在中国,搜索巨头百度在这方面的举动更
2014/7/2 14:35:00
经国务院批准,由商务局、科学技术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工业信息化部协办的第十三届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SINOCES)将以“万物互联智慧生活”为主题,于7月11日-14日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举行,通过集体性展出时下最热门的消费电子类产品,全面揭示新时代下的变革发展趋势,而在这场行业盛宴中,与医疗相结合的可穿戴设备也成了本次展会的热点。 从智能工厂到智能家电,从智慧城市到智慧全球,基于智能终端的互联互通成为行业重要的发展趋势,可以说,万物互联正悄然引领着一场新的革命。在这种发展形势下,不同产业间的跨界融合正在被加速,可穿戴设备、移动医疗等市场蓬勃发展。 万物互联时代畅享智慧生活 随着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逐渐从概念走向落地,全球消费电子产品智能化改造浪潮已迅猛展开,在这一产业趋势下,消费电子产品正从以往单纯功能性终端演变为一个个能够自主思考的“智慧管家”,因此人与物、物与物、物与环境之间的“通信”将变得更加畅通无阻。 按照这一发展逻辑推演,未来生活的任何终端都可以通过一个或者多个智慧设备进行互联互通互控,而伴随着越来越多人与物、信息与数据同互联网相连,事物
2014/7/2 14:34:00
近日,一老年男性患者,因“言语不清,左侧肢体无力半小时”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急诊神经内科就诊。 患者既往有酒精性心肌病、冠状动脉搭桥、心功能不全、心房纤颤(近20余天自行停用华法林)、高血压、糖尿病、肾动脉支架置入等病史。入院时查体:神志清,双眼右侧凝视,左侧肢体肌力0级、肌张力减低,四肢减反射(+),双侧病理征未引出。临床诊为脑栓塞,考虑到脑栓塞静脉溶栓再通率往往较低,取得家属知情同意后,神经内科副主任吴伟和娄建伟博士紧急启动急性脑梗死急性期血管内治疗流程,术中脑血管造影发现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起始处完全闭塞,遂行急症动脉内机械取栓术,患者颅内血管迂曲较为严重,操作困难。术中采用柯惠公司专用支架型取栓装置------Solitaire FR支架,距患者发病4.5小时成功将栓子取出,右侧大脑中动脉恢复血流。(图:1治疗前、图2治疗后、图3治疗后复查) 动脉内机械取栓术是脑梗死超早期血管再通的有力武器,它与静脉溶栓相比具有时间窗长、血管开通率高、脑出血率低等优点。2012年发表在《Lancet》杂志上的SWIFT研究表明Solitaire FR支架型取栓器与第一代取栓装置Merci相比血管
2014/7/2 14:33:00
据国外媒体报道,苹果宣布iWatch能够监测穿戴者运动时的出汗量。 汗探测器据说是iWatch的十个探测器之一。据透漏苹果公司最近也签约了一些体育明星来试用可穿戴设备,其中就包括篮球明星科比布莱恩特。 虽然iWatch的一些技术仍是秘密,但是来自MLB、NHL和NBA的体育明星已经开始体验其运动方面的特性。 洛杉矶活人队的科比布莱恩特上个月出席了苹果的卡布奇诺营地。据透漏,布莱恩特会见了苹果的设计总监乔纳森艾维以及他的团队,讨论产品的设计。 laoyaoba.com宣称iWatch可能会推迟发布,因为它作为医学设备需要FDA认证。 苹果公司也透露HealthKit app目前正在卫生机构进行测试,将来可能会应用到iWatch上。 早期的报告说iWatch包括十个探测器,手表也会有多个尺寸,预计十月份发售。
2014/7/1 16:47:00
6月26日,罗氏公司表示,投资纳米孔测序公司Stratos Genomics,拟在纳米孔测序方面展开新一轮的战略合作。 上个月,Stratos Genomics曾公开表示已经进行B轮融资,融资金额在1000万到1610万美金。而近期罗氏方面表示在Stratos Genomics融资额内贡献了一部分资金,而是否会进一步增资则有待看完两公司接下来的合作。 现在,罗氏公司的研究员已经与Stratos Genomics公司的研究人员在扩增序列(Sequencing by Expansion,将DNA分子扩增成更大的分子)方面展开合作,然后采用蛋白纳米孔技术读取Xpandomers。 具体来说,罗氏的团队将提供蛋白质设计、聚合酶突变、核苷酸化学修饰、罕见的试剂的设计与制造设计等专业知识,旨在采用“高效、低成本的样品制备方法”进行DNA Xpandomers。 这是罗氏与测序公司在近期内达成的第二个交易(6月初,罗氏公司斥资3.5亿美金收购DNA测序公司Genia Technologies)。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与Stratos Genomics以及最近收购的Genia Technologies
2014/7/1 16:43:00
一个革命性的植入设备让一个17岁失聪的演员重获听力。该技术将给那些无法使用传统听力辅助措施的人带来希望。 伯明翰22岁的演员Billy Coughlin在今年三月份在伯明翰当地医院利用该技术进行了治疗,术后他说他现在能听到最微小的声音,如脚步声。在失聪五六年后,他感到他又恢复了正常。 新设备是骨锚定听力辅助(BAHA)Attract,替换了旧版本的BAHA。 传统植入设备使用金属螺栓植入患者大脑,传到震动到内耳。Attract包含一个小的磁力盘插入到耳后皮下。它可以连接电子声音处理器,大约是蓝牙手机免提耳机那么大,可根据需要连接或移除。在不带接收器的时候,植入设备几乎不可见。 Billy左耳因为感染丧失了大部分听力。今年早些时候他被引荐给外科医生Matthew Trotter。Billy试验了该设备,将设备用头带绑在他的耳后。一个月后通过手术将磁力盘植入到耳后,在安装声音接收器之后他的听力完全恢复。 Trotter医生解释说,他们治疗的听力损失依赖于失聪的病因。BAHA适用于那些外耳道和中耳疾病导致失聪的患者,一般是由于感染或外科手术引起的。一般传统的听力辅助设备不能帮助这些人,因为声
2014/6/30 14:27:00
为配合国际多中心研究的顺利进行,307医院特别建立“国际老年微移植病区”。 6月27日下午,由解放军307医院全军血液病及放射病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艾辉胜发起的“微移植治疗老年急性髓性白血病的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正式启动。为配合国际多中心研究的顺利进行,307医院特别建立“国际老年微移植病区”。 据了解,微移植是解放军307医院血液科原创提出和应用的白血病治疗新方法和移植新理念。近4年研究结果显示,超过70例老年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接受微移植治疗后,完全缓解率达80%,早期死亡率仅为6.7%,与常规化疗比较有显著优势。此临床结果已在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及西班牙等多个中心获得临床验证。 艾辉胜教授说,微移植虽然是新的移植理念和突破,但实际上也是在经典清髓移植、非清髓移植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高效和微毒的新治疗手段,此与科学和历史的发展轨迹相吻合。
2014/6/30 14:24:00
水凝胶的改性是水凝胶在多方面获得应用的前提条件。水凝胶通过改性在药物缓释、物质分离、器官移植、组织培养、酶的固定以及免疫分析等方面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诱人的应用前景。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郭振超等人对此做出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发表在汉斯《材料化学前沿》2014年4月的期刊上。 伤口敷料及人工器官。高吸水凝胶又称高吸水树脂,能吸收自身重量10~5000倍的水、盐水、氨、尿液和血液。PVA水凝胶可吸收大量渗液而不与伤口粘连,不易感染。在人工关节、人造肌肉、人工玻璃体、人工角膜、虹膜等方面也有应用。 组织细胞培养。经过改性的PEG水凝胶中共价结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提高生物支架材料上的种子细胞的初始种植效率;加入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可促进细胞外基质(ECM)的产生。短肽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增强了细胞间和细胞材料间的黏附。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凝胶可成功进行软骨、皮肤、角膜、肝脏方面的体内外移植研究。 分子检测与分离。凝胶因可根据分离物质设计凝胶的交联密度或单体结构,用于蛋白质、酶、抗原和抗体的分离,和常规方法相比,该法快速、灵敏、
2014/6/30 14:23:00
机器人技术的快速进展使得远程手术成为可能,将医疗外科机器人和远程医疗相结合,医生通过网络远程操作机器人就能为异地的患者提供会诊、治疗与护理,从而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只在胸口开一道钥匙孔大小的口子,出血仅100毫升,两个小时内就能成功完成一台冠脉搭桥手术,并且还是在心脏不停跳的前提下完成,你会不会觉得这是一个奇迹? 6月22日,在第四届北京国际机器人手术演示暨专题研讨会上,解放军总医院副院长高长青教授所带领的手术团队现场演示了不开胸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脉搭桥手术,赢得在场专家的一致赞叹。 “心脏不停跳手术意味着要在两毫米的血管上做手术,要把冠脉切开,最后进行血管吻合,难度可想而知。这是目前机器人心脏手术的微创极限,全球仅有几个心脏外科医生能够完成这种手术。”在场外国专家评价说,“是机器人让医生突破了人手人眼的局限,通过机器人手术,患者的创伤实现最小化,手术更加精准。” 机器人手术让患者的创伤更小 20世纪,医学领域微创外科的形成与发展,腔镜技术是其典型代表,但这一阶段术者所使用的器械仍是传统的普通胸腔镜器材,外科医师较难掌握精确操作,而且操作起来很不舒适,真正的心内操
2014/6/27 14:25:00
这一块如胶片大小的设备却可以记录下大脑活动、病人医药需求、伤口复原情况等等数据 “电子皮肤”让生物组织和电子设备的界线变得模糊。这些跟胶片一般大小的设备诞生于2011年,由超级微型电路、传感器,以及其它电子部分组成。贴在皮肤上,就跟一次性纹身一样伸展自如。在过去几个月里,科学家们不断“实战操练”,将这项设备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一场医疗监控革命的大幕正在徐徐展开。 “电子皮肤”的监控对象: 大脑 把“电子皮肤”安置在使用者额头,它便可以读取大脑活动所产生的电信号,跟传统的有线仪器一样,随后它会反馈脑电图仪数据。不过相比之下,佩戴“电子皮肤”更舒适,也不会限制使用者的活动——这一点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区域来说可是大福利。 伤口 “电子皮肤”测量手术后伤口处的温度变化,可以提前发现炎症和感染的征兆。同样,通过检测水合程度(伤口恢复良好需要水分),它同样可以评估伤口的恢复情况。 运动记录 若将“电子皮肤”和加速计结合在一起,使用者便可以得到自己一整天的活动数据。如果我们对帕金森患者采取了新的治疗方法,这些数据对分析这些他们的对新疗法的反应便显得尤为重要。 医药方面的需求 由于拥有存储器,生理传感器以
2014/6/27 14:11:00
近日,湖南湘雅医院血管外科和放射科专家在3D打印技术的指导下,为一名老人成功开展腹主动脉瘤手术。据介绍,这是3D打印技术在国内血管外科临床领域的首次大胆尝试,有助于制订更加完美的手术方案。 今年5月底,长沙八旬老人文先生在医院检查时发现长有腹主动脉瘤,且情况十分危急。据医院血管外科主任黄建华介绍,正常的腹主动脉直径约2公分,但由于肿瘤不断膨胀的缘故,该血管如今已经扩张到了6公分。随着瘤内血液不断流动,肿瘤随时可能破裂。如此一来,患者极可能不治而亡。 黄建华认为,针对该疾病的治疗,传统方法对患者的创伤大,且术后恢复较慢。在手术前,湘雅医院血管外科专家与3D打印企业展开合作,将患者由CT扫描获得的影像学数据,通过进一步精细化处理后,获取精确化的空间数据,从而转化为三维模型,并结合3D打印技术成功将患者的腹主动脉瘤及周围血管等比例地精准打印出来。 “3D打印技术能让医生在术前充分了解到肿瘤的大小、长度、形态、角度等,从而为精确选择血管支架、设计手术方案、制定手术入路等提供参考,并提前预计术中存在的困难。”黄建华说。 近日,医院血管外科专家在3D打印技术的指导下,成功为患者实施了腹主动脉瘤手术
2014/6/27 14:10:00
据国外媒体报道,一个颈椎高位截瘫的患者借助脑部植入设备成为第一个能够独立用自己的意识移动手的人。 脑部植入芯片的技术让伊恩.伯克哈特迎来了医生所谓的“仿生时代”,这将为瘫痪的治疗带来革命。 他要做的就是集中精力来移动他的手,剩下的工作有芯片在不到十分之一秒的时间内完成。 23岁的伯克哈特成功实施了“神经桥”试验,医生说这项技术能够为中风患者和肌肉瘫痪的病人带来福音。 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团队和Battalle研发公司的人员为美国的患者开颅植入0.15英寸的芯片来读取患者的思想。 信息通过线缆传输到计算机,计算机解码信息并增加正常由脊髓产生的指令。计算机连接到手臂上的依从电极,电极能刺激肌肉纤维使其产生运动。 Battele公司的Chad Bouton说:“这就像建立一个心脏旁路,但我们的旁路是用电信号替代了血液。我们从大脑取出信号,绕过受伤部位,将信号直接送给肌肉。” 在试验中伯克哈特能够控制他的手握拳,并能完全伸展和抓汤勺。他告诉记者,他最怀念的就是“自己独立做”。 他说:“你不得不如此的依赖他人。现在的感觉真好,虽然我只是自己做些打开水瓶这样简单的事。” 他在2010年因为意外脊柱受伤
2014/6/26 13:54:00
2014年6月10日,在我国颈椎外科发展的历史上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当天上午,随着华西医院骨科副主任刘浩教授在患者的颈椎置入首枚国产人工颈椎间盘Pretic-I,在骨科领域的颈椎高端置入产品中从此有了中国创造、华西品牌。 据悉,该人工椎间盘是由刘浩教授结合二十余年颈椎外科的手术经验,针对中国人颈椎解剖特点,与创生集团横向课题合作,历经7年,主导研发的一款更适合中国人的人工颈椎间盘,具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打破了欧美在这一领域的垄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传统的颈椎融合手术,虽然能很好地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但是手术后患者颈部长期不能活动,颈椎整体运动功能降低,远期还可能继发其他部位颈椎间盘的突出。为了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刘浩教授十年前在华西医院率先从国外引进了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手术,十年来已经完成了300余例病人的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累积了宝贵的经验。 2014年6月10日上午8点,刘浩教授带领团队成员,在护理及麻醉团队的配合下开始了手术。接受手术的患者是一位39岁的男性,饱受颈椎间盘突出症之苦已有数月。患者突出的颈5/6椎间盘直接压迫了左侧的神经,导致了颈肩部的疼痛、手掌及三根手
2014/6/25 15:29:00
日前,一款新式电子“鼻子”能够嗅出肺癌。这款呼吸测定检测设备包含一个芯片,能够区分正常组织和癌症组织,甚至能够给出癌症的分期。 肺癌的死亡率要高于结肠癌、乳腺癌和胰腺癌等,这是因为肺癌常常不易早期发现,确诊时很多已经是晚期。 这款设备目前已被英国、美国和以色列等国的癌症研究人员测试,有望能够扭转这一趋势,让肺癌能够容易在早期发现。 科学家在芝加哥举行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议上发表了他们的结果,参与研究的358名患者是有肺癌或者存在肺癌发病风险。 命名为NoNose的设备能够分析患者的呼吸样本来确定是否罹患肺癌。 发明者以色列科学技术研究所的Hossam Haick教授说:“肺癌是一种灾难性的疾病,因肺癌死亡的人数几乎占所有癌症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一。肺癌的诊断需要侵入性的检测如支气管镜和计算机引导的生物活检或外科手术。我们的设备整合集中新技术,用呼出的气体进行检测诊断肺癌。” 肺癌肿瘤会产生名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物质,容易挥发到空气中同时产生可被识别的气味。 Haick教授借助纳米技术研发高度敏感的NaNose芯片能够检测呼出气体中独特的标志性VOCs。 NaNose能够区分出80
2014/6/25 15:28:00
记者近日从工信部有关人士处获悉,目前《国家增材制造发展推进计划(2014-2020年)》(征求意见稿)已初步制订完成,年内将会出台。 国家对3D打印的发展目标包括:到2017年初步建立增材制造(俗称“3D打印”)技术创新体系,培育5至10家年产值超过5亿元、具有较强研发和应用能力的增材制造企业;并在全国形成一批研发及产业化示范基地等。在政策措施上,国家将加强组织领导,加强财政支持力度,并支持3D打印企业境内外上市、发行非金融企业债等融资工具。 在3D打印的重点发展方向上,征求意见稿拟定了五大方向:一是金属材料增材制造,包括针对航空航天,核电、能源等机械零部件直接制造需求,研制钛合金、高温合金等金属材料;二是非金属材料增材制造;三是医用材料增材制造,例如针对牙齿、假肢、手术导板、手术辅助器械等方面需求,开发医用外部矫形器械专用材料等;四是设计及工艺软件;五是增材制造装备关键零部件。 据了解,3D打印的巨大市场前景也吸引着众多企业。目前仅在国内资本市场上,涉足3D打印的上市公司数量也多达二、三十家。而据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数据,2013年全球3D打印市场规模约40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约
2014/6/25 15:27:00
一体化手术室通过实现信息的开放与流通,将手术室内外的“信息孤岛”有效整合,医护人员可以便捷、实时地获取大量与患者有关的信息,并在精确导航系统的帮助下实施更为精准的手术,从而提高手术的效率和成功率。一份研究报告表明,即便在美国,传统手术室的使用效率一直以来都处于比较低下的水平,平均只发挥68%的潜能。一体化手术室能大幅提高手术室的工作效率,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人员的数量,可每年为一家中等规模的医院带来4-6百万美元的利润。 一体化手术室关键技术 近年来,一体化手术室的建设在国内医院广泛铺开。但从目前国内医院已经投入使用的情况来看,很多只是完成了一体化手术室的部分功能。普遍存在着系统与其他品牌的医疗设备不能兼容、没有采用数据存储的标准协议、远程医学通讯的患者影像资料质量不高、缺少影像支持及手术导航等核心技术支撑等问题。 一个完整的一体化手术室整体解决方案,应当包含以下几个主要功能,即:数字化记录、数字化整合、数字化沟通、数字化控制及数字化工学效应。 一体化手术室通过触摸屏及声控来控制手术室内所有内镜设备、常规设备、手术室全景摄像机、图像管理设备、空调及灯光。系统将手术设备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使得
2014/6/24 16:30:00
据国外媒体报道,一项新式眼睛植入物能够替代近视镜或老花镜。 治疗远视的外科植入镜片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即可完成,但是在几天后能给患者近乎完美的视觉。 被称为Symfony的植入镜片能够很好的恢复视力,从近距几英寸到远处的地平线都能够清晰对焦。 外科医生称赞这项突破技术说,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个可植入镜片能够如此接近自然视力。 镜片是由塑料制成,理论上讲能够让人使用一辈子。 目前外壳医生使用单焦镜片治疗白内障,但是治疗后患者还需要佩戴眼镜。 也有多焦镜片植入用于矫正视力,让患者可以看近物和远处的物体,但是经常让使用者产生顿挫感,不能平滑对焦。 与以上那些技术相比,Symfony设计能够创造近乎完美的视觉体验。 这款植入镜片能够用于矫正近视和散光,同时最适合老年人。 伦敦眼科医院的外科医生表示,这款植入眼镜将成为金标准,术后你会完全恢复你的视力。 由于镜片材料是塑料,所以植入后镜片不会老化。目前这种连续变焦镜片的价格是500英镑。
2014/6/24 16:29:00
人的大脑头皮与头骨之间,有着一层薄薄的脑膜。如果要做脑部手术,就要先将这层薄膜切开一个口,手术后再用人体自身或其它动物的皮肤缝合。这样的程序扩大和延长了手术者的痛苦,而且有感染传染病的风险。而如今,用一种看上去像普通膏药一般的材料贴上去,就可简便快速地解决这一问题。 今年4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授予一种人工硬脑膜产品注册证,这标志着中国第一个生物3D打印产品正式开始应用。获得产品注册证的人工硬脑膜产品名为“睿膜”,其研发单位广州迈普公司首席技术官徐弢博士说:“该产品2011年已经在欧洲应用,迄今病例达一万多例。除此之外,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平台技术和产品,包括个性化颅骨、无张力尿失禁悬吊带修复系统、骨盆底修复补片等新型人体组织再生修复产品,也相继在国内外完成或即将完成上市注册。” 随着生物3D打印技术的发展,未来的医疗技术手段将充满想象空间。 逐层累加材料 打造器官等生物产品 每1.5小时就有一位病人在等待器官移植中死去,于是,以修复病损组织和器官为目的的植入材料和器械等逐步进入临床应用或者试制阶段 器官移植是很多人体器官功能衰竭或损坏患者的救命“稻草”。然而,组织器官短
新闻排行
-
1各相关耗材/试剂供应商:[04-21]
-
2集采三方协议签好的,彩印一份协议交物管办张婧处[12-31]
-
312月30日(周一)设备科库房进行月末盘点,8点-14点暂停收发货业务,14点起正常发货。[12-26]
-
4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关于医用耗材配送验收工作的通知[11-22]
-
511月7日周四 8点-14点 设备科库房暂停收发货业务,下午14点起正常收货。[11-06]
-
6【重要通知!】[09-26]
-
7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关于规范备货、择期跟台、急症使用耗材入出库的通知[05-13]
-
8关于《德清县人民医院院内医用物资精细化服务委托合同》签署告知函[05-10]
-
9关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院内医用物资供应委托服务合同》签署告知函[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