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2014/3/28 10:24:00
比头发丝还细的可行纤维能够放入动脉,医生可以借此诊断疾病。纤维用新一代的化学传感器,同时可以大幅削减医疗成本。目前实验室的检查技术需要使用大量的设备,新的纤维能够简化检测血样的步骤,在体内检测胆固醇或感染等。基于医院和医疗机构的实验室需要将采集的样本送检。这样检查的患者需要等上数天或数周才能得到自己的结果。在许多地区没有实验室检查技术,这就意味着很多诊断不能在该地区实施。科学家一直努力想解决这些问题。现在用于远程设备的玻璃纤维将会解决这些问题,利用这些材料开发的技术成为在“纤维上的实验室”。这一概念与“芯片上的实验室”类似,不过芯片不能用于人体,主要是因为当芯片进入人体后会发生腐蚀。现在科学家开发的玻璃纤维技术能够实现诊断功能且不会被人体腐蚀。可视纤维能够在血管内实施检测人体。现在科学家面临的挑战是怎样利用该线缆系统分析化学标记物。“纤维上的实验室”技术目前正被科学家修改完善,为了能够检测出疾病的标志分子。该技术有着广泛的潜在应用,如利用该技术可以了解人体内药物的代谢机制,也可以用其增加疾病治疗的精确性。
2014/3/27 10:51:00
鼻咽癌(NPC)若于早期被发现,治癒率很高,但因鼻咽位置隐蔽,多数患者求诊时已届晚期。因此,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多伦多大学及伊利沙伯医院共同研发崭新的经口腔鼻咽取本方法,以发现早期鼻咽癌。实验结果显示,相对传统测检方法,这方法简单、有效、毋须卧床亦无创伤,能用作普及性测试。研究启示主要研究人员之一,多伦多大学医学院耳鼻喉头颈外科学系教授顾理恩教授表示:「早期鼻咽癌并无显著症状,部分肿瘤位于黏膜下层,因此初期难以被发现。新方法可简单、无创地经口腔鼻咽取本进行筛查,家庭医生或护士于门诊亦可进行,故有家族遗传或血清测试结果伯基特淋巴瘤病毒(Epstein Barr Virus,EBV),其中一种人类疱疹病毒,持续呈阳性的高风险人士,可接受测试及尽早发现鼻咽癌,提高存活率。」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外科学系名誉临床教授、荣休教授韦霖教授补充:「我们希望新的测试方法可应用于大规模全球性的鼻咽癌筛查,特别是在一些欠缺专科医生、精密内窥镜仪器及保存肿瘤样本设备的地区。」带领研究的多伦多大学医学院耳鼻喉头颈外科学系副教授吴宪威医生
2014/3/27 10:31:00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充满五彩缤纷的物体,但遗憾的是,盲人却无法看见彩色的东西。为帮助盲人感知色彩,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研究人员不久前开发出一种新颖电子器械类产品EyeMusic,其形状犹如一副耳机,盲人只要将其戴在耳朵上,在其用手触摸物体时,传感器会将物体的色彩转化为电流并生成音乐声,只要稍加训练,盲人可凭音乐声的大小强弱等来辨别物体的色泽情况和形状等。虽然EyeMusic并不能使盲人真正看见物体,但他们可通过这一器械来感知色彩,这是不小的进步,可弥补盲人无法感知色彩的缺憾。
2014/3/27 10:30:00
GE醫療研發出一款IGS智能移動介入“機器人”,它能幫助醫生快速決策,更有效地應對心腦血管、癌症等重大疾病的挑戰,並引領介入復合手術進入新移動智能時代。3月16日,GE醫療在北京發布了這款產品。 據介紹,這是世界上第一款可以自由移動的大型醫療影像設備,相比重量達到1噸以上的所有固定的大型醫療設備,IGS智能移動介入“機器人”採用激光制導、智能避障軌道和IGS動平衡技術,顛覆了非天吊即落地的傳統方式,實現了可按預設軌道精准自由移動,主動避障的功能。它同時擁有人的“智慧”,可探知人體深層器官,形成動態精准的三維圖像,並對心臟手術、血管手術、神經手術、腫瘤介入手術進行三維的智能導航,可提供針對20多種疾病手術的全程智能引導,優化手術流程,縮短手術時間,降低造影劑量和80%以上的射線劑量,實現全方位醫患安全。 據稱,IGS智能移動介入“機器人”是GE公司投資6億美金,聯合世界上100多位頂級科學家,上千位工程師歷時三年時間研發出的。
2014/3/27 10:27:00
众所周知,某些癌症具有遗传性,其中包括乳腺癌、大肠癌、胶质细胞瘤和胰腺癌等。美国生命科学家经对人体多组负责细胞分裂的蛋白基因组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某些蛋白基因组先天存在遗传缺陷,一旦这种蛋白基因组发生突变就会引起恶性肿瘤的发生,故具有这些缺陷蛋白基因组的人日后患癌的几率较大。凭借新开发的生物试纸,辅以仪器分析,医院化验室即可测得哪些人容易患癌或患什么样的癌症等,便于医生采取预防性措施来延长病人的生存期。
2014/3/26 10:53:00
2014年3月24日讯--IBM公司曾经设计出一款人工智能程序Watson,这款程序可以主动阅读维基百科。现在IBM和纽约基因组研究中心(New York Genome Center, NYGC)开始探索利用Watson来治疗癌症的可能性。研究人员通过将更多的数据源和相关疗法导入到Watson中来加速对于肿瘤基因样本的分析。目前第一阶段的计划已经有25名恶性胶质瘤患者参与。Watson将通过分析这些患者的病例以及相关的医学文献来确定导致这种疾病的原因和提供可能有效的疗法。目前这些工作都是由研究人员人工完成的,成本相当高昂。为了帮助Watson更好的胜任这一工作,研究人员还让其"自学"了更多的生物学和医学知识--向其导入了Pubmed数据库。 研究人员表示,虽然目前这一项目仅仅局限于现有的25名患者,不过不排除未来进一步扩大适用范围的可能性。未来人们有可能利用人工智能软件实现疾病的基因组学分析和诊断治疗工作。
2014/3/25 11:09:00
对3D打印最重要的期望之一是,我们终有一天能够打印所需的器官。要一个新肝脏吗?这就来,按下按钮就可以了。 我们期望的未来并不遥远,来自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University of Wollongong)的科学家已经研制出了生物笔(BioPen),它可以让外科医生在人体上3D打印出几乎全新的骨骼。生物笔使用所谓的“干细胞墨水”,一种可以形成新骨骼的人类细胞。所需的另一种物质是一种聚合物,它可以隔离受到手术的区域,以便干细胞不受打扰的工作。你可以想象这是多么的行之有效:如果有人在事故中失去了部分骨头,这种像笔一样的工具可以直接对受伤区域进行修补。 事实上,过去已经有过3D打印的骨头,但是这个仪器相比之下更为精确。由于它还在临床测试中,所以投入市场还有一段时间,但是一旦它上市,应该会有广阔的市场。
2014/3/25 11:07:00
3月21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结石腔镜治疗研讨会”在北京顺利召开,会上首度公开全球首款“软硬质肾镜导管”,与国际医疗器械巨头同台竞技。 此款软硬镜在手术中体现的灵活性、易操作性、碎石效率获得在场专家的一致认可,国产肾镜的诞生,打破了国内高端医疗内窥镜领域长期被外资占据的格局。 在会议当天的手术直播环节上,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教授李建兴使用该设备为一位患有多发性患者实施了碎石手术治疗,堪称业内高难的肾下盏结石不到一小时就被消除,“软硬镜肾镜导管”的灵活性赢得在场专家的阵阵掌声。 据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王晓峰介绍,泌尿系结石是泌尿外科的高发疾病,发病率及复发率都高,其中男性高于女性,长久以来,在肾结石的治疗上从传统的开放手术到微创的经皮肾镜手术到发展到现在的微创甚至是无创的输尿管镜手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培养了大量的临床医生,输尿管镜从人体腔道进入,不在人体表面开刀或打孔,几乎不导致出血,术后没有任何切口疤痕,属微创甚至无创,国产软镜结合了现在硬镜和软镜的优势,操作的灵活性和准确性获得医生的认可。 目前, “一体式软硬质输尿管肾镜导管”专利技
2014/3/24 16:05:00
Q3 Medical Devices Ltd:UKMMC率先安装亚洲首个阿基米德可降解胆道支架 马来西亚吉隆坡2014年3月24日电 /美通社/ -- UKM 医学中心内镜中心 (UKMMC) 为一名56岁的急性胆管炎患者成功安装了可生物降解支架,属亚洲首例,正在创造历史。 该新型胆道和胰管可降解支架是一个革命性的新概念,由 QualiMed Innovative Medizinprodukte GmbH (以下简称 QualiMed)实现。QualiMed 是众所周知的德国创新医疗设备公司 Q3 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Q3 Medical Devices Ltd) 的子公司。 该支架由类似于医用缝合线所用的已知聚合物组成。在胆管炎治愈前,它一直处于胆道,随后会慢慢被人体水解。据 UKMMC 肝胆和胰腺外科医生哈罗德-奥斯曼 (Hairol Othman) 博士表示,使用传统支架,患者还需经过另一个程序来移除支架。 阿基米德支架带有三种降解时间,以适应治疗各种疾病状态所需的不同留置时间。 [快速吸收(数周)、中速吸收(数月)和长效(接近半年)]。不同于每年几十万次使用的并需定期被移除和/
2014/3/21 11:12:00
剖宫产术是产科领域中的重要手术。由于麻醉学、输血、输液、水电平衡知识以及手术方式、手术缝合材料的改进和控制感染等措施的进步,剖宫产已成为解决难产和某些产科合并症,挽救产妇和围产儿生命的有效手段,但是一般手术后会留下难以去除的疤痕。日前,由以色列公司发明的一款新型手持设备能进行伤口封闭,消除手术瘢痕。该设备探头能发出气体束进行封闭和治疗皮肤割伤。 这一发明意味着术后缝合伤口的终结,并且术后将很少留下疤痕。 以前术后由于用线缝合伤口,血液会从缝隙内流出,同时伤口很有可能感染。术后的瘢痕修复过程虽然能够将伤口修复,不过由于瘢痕修复机制与组织正常愈合不同,在伤口愈合后有三分之一的患者会留下瘢痕。 以前也有人尝试使用外科胶和激光进行伤口缝合。不过很多尝试都都以失败告终。原因是激光的温度很难控制,在进行伤口封闭时温度不是过高就是过低,无法很好的封闭切开的组织。 该设备是利用气体的带电形态——等离子进行伤口封闭。热等等离子气体通常用于外科器械的消毒。以前之所以为用其进行伤口是由于其温度太高。当等离子气体放电时温度高达20000度,甚至比太阳表面的温度还要高。不过近年来科学家已经试验出冷等离子,温度在
2014/3/21 11:11:00
美国和欧洲的脑计划看起来是天生的一对,就像人类大脑的两个半球——如今,试图破译人体控制中心的两项雄心勃勃而又颇受争议的计划正准备联手共进。 据参与这两项计划的政府官员表示,在今年晚些时候,欧盟斥资10亿欧元的人类大脑计划(HBP)与美国造价10亿美元的前沿创新神经技术大脑研究(BRAIN)计划将展开一次合作。 负责监督美国几所科研机构的众议院小组的最高级别民主党人、众议员Chaka Fattah在3月12日的一次讲话中透露了这一消息。他说,关于大脑“我们还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你无法想象还会有比这更重要的科学合作”。 关于欧美这两项计划将如何展开合作的细节现在还不清楚,但美国政府官员表示,将努力使BRAIN计划的所有政府伙伴——包括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国家科学基金会以及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都参与其中。而负责指导HBP的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的Henry Markram则表示,以色列的大脑研究项目也将参与其中。 NIH副院长Kathy Hudson表示,在6月BRAIN计划得到政府的第一笔拨款之后,将在今年晚些时候举行一个研讨会协调双方的工作。在这个研讨会上,双方的
2014/3/20 11:24:00
日前,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孟凡刚教授等研究组发明了一种新型开颅手术用辅助钻,能够有效解决开颅手术钻孔固定装置不时引起皮肤破损感染等问题。该发明已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 开颅手术中,要在颅骨上钻孔安放锚定圈和覆盖其上的电极帽等装置,以固定从颅内连接到颅外的电极、导线和导管等。以往常用的无论是手摇钻还是电动钻,锚定圈的螺纹下嵌在骨孔内,但圈部都突出在颅骨外,极易造成患者皮肤破损而感染。 针对术中器械存在的问题,孟凡刚教授等研究组不断探索总结,并结合临床实践发明了一种新型开颅手术的辅助钻。在开颅钻钻透颅骨后,医生使用此种辅助钻在骨孔周围钻出一个圆形凹槽用来放置锚定圈等固定装置。辅助钻由钻头、钻心、钻身及钻体连接处构成,钻心的外围有一个钻头,钻心突出于钻头。辅助钻的不同部件可以根据具体要求制作不同的规格,各项参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开颅手术安全便捷放置固定装置的需要,减少了皮肤破损的几率,受到了临床医师的推崇。
2014/3/20 11:21:00
近视是目前世界上发病率较高的眼病之一。无论在发达国家抑或发展中国家均有数量惊人的“眼镜族”。尤其在中日韩三国的中小学生中,近视率更高,据说不少高中年级学生的近视率高达50%以上。过去,医学界治疗近视只有“激光(眼角膜)磨削术”一种方法,更普遍的做法是,让近视患者佩戴眼镜以此纠正屈光度。美国AVEDRO医疗器械公司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革命性的治疗早期近视的新型眼科器械产品——KXL0System。据研制者介绍,他们发明的这种新型眼科器械产品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热能来“熨平”凸起的角膜,使其恢复平伏状态,从而起到矫正近视的作用。这种器械在使用过程中对眼睛非常安全,不像激光角膜磨削术那样具有一定手术风险。据了解,AVEDRO公司研制的这种新型近视治疗仪已在2010年11月首先在欧洲国家上市,市场反响良好,目前该产品已在美国本土医院开展临床试验。一旦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预计该新产品今后在全球的年销售额将达4300万美元。由于全球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如果AVEDRO公司开发的矫正近视新型眼科器械产品能在世界各国推广使用,
2014/3/20 11:14:00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科学家日前宣布发现一种新型止痛药,药效要强于吗啡。 这种止痛药是从海蜗牛体内提取的毒液制成的。药物包含多种小的蛋白质分子,镇痛作用明显。 海蜗牛广泛存在于热带和亚热带的海洋中,其通过分泌的毒素来捕获猎物。科研人员发现毒液中包含的芋螺毒素能够起到很好的镇痛作用,尤其对严重的难治性神经痛作用明显。 David Craik教授表示,该药物的发现是试验性镇痛药的一个进步,该药能用于治疗大部分严重的慢性疼痛。 研究人员正努力研制基于芋螺毒素毒素的口服药物,以此来替代目前实验的用药方式——通过脊柱注射毒液蛋白质的方式。 研究人员表示,在小鼠实验中该药物能够明显缓解疼痛。目前药物的副作用还是未知的,不过由于和吗啡的止痛方式完全不同,研究人员相信药物是安全的副作用很小。
2014/3/18 11:25:00
从东华大学获悉,该校生物科学与技术研究所张彦中教授课题组利用电纺丝技术结合新型的形状记忆聚合物,研制出一种具有形状记忆效应的组织工程仿生支架。 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应用材料与界面》。美国化学会周刊《化学化工新闻》对此也进行了专门报道。 骨折是常见的骨科伤病,约有10%的伤者会因骨折愈合钢钉取出后在骨头上留下骨钉孔而有再骨折的危险。如何降低再骨折发生率,对骨的力学缺陷进行“补强”? 为此,张彦中课题组在2002年开始了骨修复生物材料的研究。该团队最新研制出的组织工程仿生支架不仅具有仿生天然骨纳米纤维的结构特点、促进骨细胞生长的成骨性能,而且能在体温作用下发生形状记忆恢复,紧密填充钉道缺损部位,降低骨折间隙。同时,该支架还有可生物降解的特性,能较好与原来的骨组织相容,不需要再次取出,可达到原位再生骨组织的目的。 张彦中表示,团队下一步将开展生物体内实验,进一步验证该新型骨植入支架在生物体内修复骨缺损的实际功效。据悉,目前该团队已经和浙江大学、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有关专家开展了深入合作。
2014/3/14 11:26:00
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旗下微电子研究院(IME)的研究人员们展示了一种新的MEMS能量收集概念,它能利用经常自然发生于0.1~100Hz范围间的低频振动,从而为微型电子装置供电。 这个新概念结合了MEMS微流控以及压电微带,可将压力(随机来自现实世界的振动来源)转换为电力。在利用振动产生交错的压力波时,在微通道中的加压流体同步随输入振动至预定义的谐振频率,使大部分压电元件用于产生电荷,不过,这些振动并不规则是随机发生的。MEMS能量收集并不是一项新技术了,但大多数的概念取决于振动式压电悬臂或微型驻极体,只能在很窄的频段或特定频段内有效工作。这种限制使得大多数的实际环境中都得放弃这些概念。IME传感器与执行器微系统计划技术总监Alex Gu,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方式可在MEMS能量收集器可接收的范围内扩大振动频率。Alex Gu利用输入与输出腔连接到特定几何尺寸的微通道,以实现亥姆霍兹(Helmholtz)压力谐振效果。通过耦合Helmholtz谐振以及所谓的涡旋洩离,进一步增强了压力振动,如图1,当有障碍或
2014/3/13 11:28:00
科学家发现,蚕丝可用在骨骼手术上能在人体内“融化”,免去了二次手术将其取出的麻烦。另外,蚕丝还有抗菌和促进伤口愈合等天然优点。这项研究成果已经在《自然通讯》上发表。 蚕丝不仅能自行消融,还有更多好处。论文作者之一、波士顿贝丝·伊斯雷尔执事医学中心的塞缪尔·林说:“和金属不同,蚕丝蛋白质的成分和骨骼相似。蚕丝材质极其强韧,能够在高温等极端环境下保持稳定的结构。它们还便于消毒。”研究领导人、塔夫茨大学的戴维·卡普兰说:“蚕丝的重大优势之一就是,它能够稳定并释放生物活性成分。所以,用蚕丝制作的螺丝和夹板实际上有抗菌效果,能防止感染;还会释放药物,促进骨骼生长和伤口愈合。” 在实验中,科研人员给6只小白鼠植入了28枚蚕丝做的螺丝,全部取得成功。蚕丝取材方便、持久性强,用来制作夹板和螺丝的前景不可限量。 面对骨折的病人,传统疗法会利用金属螺丝和夹板固定受损的骨骼,病人痊愈之后,需要再做手术将其取出。传统金属材料比较僵硬,还有感染风险。
2014/3/11 11:29:00
IBM近日获得一项新专利——生物特征钱包,可收集用户个人健康数据,并存储在类似于钱包的移动设备中。 IBM新专利生物钱包 IBM近日获得一项新专利,专利名称为“通过多模生物特征分析钱包进行生物特征分析的系统”。 该系统可以被视为个人的生物特征钱包,可收集用户个人健康数据,并存储在类似于钱包的移动设备中。用户可以与医生、药房或家庭成员分享这些健康信息。 业内人士指出,鉴于该系统能节省大量的时间,将来“候诊室”可能就要更名了(无需长时间等候)。
2014/3/10 11:31:00
北京时间3月1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英国伦敦大奥蒙德街医院的医生正致力于在脂肪中提取干细胞,来进行人体面部器官的再造。该研究团队已经在实验室里生成了软骨组织,并认为其可以用于再造耳朵、鼻子等部位。有关这一技术的研究结果发表在《纳米医学》(Nanomedicine)杂志上。 研究人员称,这项技术将是革命性的治疗方法。业界专家认为,该技术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具有很大的潜力。研究者希望通过这种方法对先天性小耳畸形(microtia)等疾病进行治疗。目前对小耳畸形的治疗方法是在儿童的肋骨上切取软骨,然后再造成正常耳廓的形态。这样的治疗需要进行多次手术,而且会在儿童胸部留下永久的伤疤,肋软骨也不会完全恢复。 在研究中,医生从儿童身上取下一小块脂肪,从中提取干细胞进行培养。一个耳廓形状的“脚手架”被放入干细胞的培养液中,这样干细胞就会按照人们想要的形状和结构生长。在培养液中加
2014/3/6 12:04:00
神经干细胞研究是科学界近年的热点领域。因为在干细胞研究领域的贡献,2012年的诺贝尔奖颁给了日本学者。大脑海马有神经干细胞增殖,这些新生神经细胞是不是融入了神经网络从而发挥作用?这是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 中国科学院上海神经所、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所、天津大学和复旦大学等机构的学者通过观察新生神经细胞的树突分叉和复杂程度等发育指标,证明了深部脑磁刺激DMS促进神经细胞新生、促进新生神经细胞发育、促使新生神经细胞融入神经网络对神经可塑性做出贡献,预示着DMS促进的神经细胞新生有助于大脑功能的提升,对功能性脑疾病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比如对抑郁症等精神疾病、老年痴呆症和帕金森病等功能性神经疾病都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很多干细胞研究指向神经修复,如果在合适的阶段使用无创的DMS促使神经干细胞新生和发育,对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对脑卒中等神经损伤的修复,其意义重大。 干细胞研究领域意图通过外源导入神经干细胞修复受损神经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如何获取神经干细胞和如何避免自身免疫系统的排异反应是两个重要门槛,本次研究使用了促进自体神经干细胞增殖的技术,使“获取功
新闻排行
-
1各相关耗材/试剂供应商:[04-21]
-
2集采三方协议签好的,彩印一份协议交物管办张婧处[12-31]
-
312月30日(周一)设备科库房进行月末盘点,8点-14点暂停收发货业务,14点起正常发货。[12-26]
-
4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关于医用耗材配送验收工作的通知[11-22]
-
511月7日周四 8点-14点 设备科库房暂停收发货业务,下午14点起正常收货。[11-06]
-
6【重要通知!】[09-26]
-
7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关于规范备货、择期跟台、急症使用耗材入出库的通知[05-13]
-
8关于《德清县人民医院院内医用物资精细化服务委托合同》签署告知函[05-10]
-
9关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院内医用物资供应委托服务合同》签署告知函[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