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2014/3/5 13:52:00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者,诺贝尔奖得主James D. Watson于二月二十七日在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上提出了二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新假说。他的这一理论将作为《柳叶刀》的封面文章刊发。Watson指出,糖尿病、痴呆、心血管疾病和一些癌症都与生物学氧化剂(活性氧ROS)生成不足的有关。他还强调,更好的理解体育锻炼的作用,可以帮助人们治疗上述疾病。“如今人们普遍认为二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是,”Dr. Watson说。“细胞内氧化反应过度引起炎症,从而杀死了胰腺组织中的细胞。”众所周知,这些细胞的正常功能对于正常血糖水平的维持很关键。最近几年,Watson在一些医学和分子生物学文献的基础上,经过反复推敲形成了另一个截然不同的观点。(他强调自己并不是一个医生,而是一个科学学者。)二型糖尿病患者的胰腺组织中确实出现了发炎,这一点他并没有提出质疑。不过,他通过新理论解释了这一现象的原因。“我认为,根本原因在于生物学氧化剂的缺乏,而不是过量,”他说。多年以来,医生们一直告诉二型糖尿病初期的患者(血糖水平高的人)多锻炼身体,之后
2014/3/5 13:50:00
医生为患者安装心脏起搏器时,一般要先将病人的心脏切开,然后把控制心跳的元件放入心脏上挖出的腔里,最后把脉冲发生器与经由锁骨处静脉接入的电线连接起来。这种手术可能很快就不再必需了。取而代之的是,从大腿主静脉处向心脏导入小型无线起搏器。 12月9日,奥地利医生为患者植入了这样的微型起搏器,这是此类起搏器的第一例人体试验。据制 造商美敦力称,这是世界上最小的心脏起搏器。它长24mm,体积0.75 cm3,仅是传统起搏器的1/10大小。今年早些时候,St. Jude Medical公司买下了另一家制造微型心脏起搏器的创业公司Nanostim。Nanostim生产的心脏起搏器长41mm,体积25px3。 这两款新仪器都是外科微创技术的最新成果。医生把起搏器送入患者大腿处的静脉血管,随后操纵导 管j将其推向心脏。上世纪90年代末,靠导管操作的球囊血管疏通术开始取代搭桥手术。从此,医学界广泛采用微创性的心脏治疗方案。其他心外科治疗中所必需 的器械,例如用来扩张狭窄动脉的支架,以及最近为自身瓣膜受损的患者所开发的人工瓣膜,都可通过导管在人体大血管中蜿蜒穿行,输送到指定位置。 华盛顿大学
2014/3/4 14:01:00
近日,FDA批准了一种可以实时反馈的射频消融导管——冷热智能感应消融导管(ThermoCool SmartTouch ablation catheter)。该接触测压导管可感应其与心脏组织接触的情况,可用于对抗心律失常药物无反应的阵发性症状性房颤患者。FDA基于去年美国心律学会年会报告的SMART-AF试验结果批准了该导管的使用。 SMART-AF试验显示,172例患者中有69%在消融1年时仍无房颤、房扑或其他快速型心律失常。当操作者至少保持80%以上的时间接触时,该比率升高。主要研究者之一、德克萨斯州St. David's医学中心心律失常研究所的Andrea Natale博士在会议上报告,接触与病变消融质量相关。 导管的安全性已得到证实,7天不良事件发生率为9.9%,低于16.6%的历史数据。 该导管实时反馈的特点可以让临床医生在手术时感应到接触力,从而更完整地消融病变组织,达到更好地临床结局,并减少最大限度地减少组织损伤风险。
2014/3/4 13:59:00
据芬兰《赫尔辛基新闻》27日报道,芬兰技术研究中心VTT开发出一种可探测早期皮肤癌的高光谱相机。 相机的发明者海基·萨里说,相机是应用高分辨率超光谱成像技术研发的,“与用于环境研究的无人驾驶飞机所应用的(成像技术)一样”。 据介绍,这种检测设备简便而精确,可在2秒钟内一次性拍摄12平方厘米大的皮肤区域,捕捉最多达70个不同波段的图像,并将图像叠加成光谱图像立体图,计算机通过分析人体组织的反射光谱来确定肿瘤的位置和大小,还可以确定肉眼难以辨别的、边缘不清晰的皮肤肿瘤边界,如恶性雀斑等。 芬兰赫尔辛基大学附属中心医院医生诺拉·内塔梅基-佩尔图说:“(该相机)的初步效果前景光明。”她表示,这种轻便的诊断工具非常适用于临床。 近年来,由于人口老龄化及紫外线伤害,皮肤癌的全球发病率正在成倍攀升,这种高光谱相机为早期发现和治疗皮肤癌开辟了新的前景。
2014/3/4 13:58:00
流感病毒每年都有新变化,如果能提前预测下一次流感病毒的进化方向,就能提前研制出更有针对性的疫苗。英国新一期《自然》杂志就刊登了这样一项研究成果,一种新的预测模型有望帮助人们预判未来流感病毒的特征。 流感病毒的进化是个复杂的过程,其本质是不同毒株间的相互竞争,目的就是能更有效地感染人类,而如果能预判哪种毒株将在下次竞争中获胜,就能提前对可能流行的新病毒变种进行预防。 德国科隆大学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选取了甲型H3N2流感病毒作为实验对象,世界卫生组织等机构对这种季节性流感进行了长达60多年的跟踪记录,每一年的毒株情况都有详细信息。 研究人员发现,这种常见的流感病毒每年都会进化,而这一进化过程也遵循“适者生存”原则,一方面病毒要有“创新性”,通过变异来避开人类的免疫,另一方面还要更好地保持病毒自身的特性,这样的毒株是最有“竞争力”的。 按照“创新性”和“竞争力”这两个标准,研究人员结合物理学和计算机科学,详细分析了历年甲型H3N2病毒的基因组特征,确认了一些有助于判断病毒进化方向的指标,从而建立了流感病毒预测模型,能够预测下一年可能流行的毒株种类。 不过研究
2014/3/3 14:04:00
目前食道癌、胃癌、结直肠癌等消化系统肿瘤已成为临床高发疾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延长患者生存时间、降低死亡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粪便检查是临床检验的有效手段和普查最常用的方法,具有简便易行、成本低廉、无创、适合大规模人群筛查的特点。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粪便检查对于胃肠道肿瘤的早期筛查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粪便血红蛋白与转铁蛋白联合检测 粪便隐血是当今胃肠道肿瘤普查中使用最广泛而且评估最多的一项试验,并且具有快速简单、无痛苦、便于反复应用等显著优点。对于一个反复多次粪便隐血试验阳性的患者,无论年龄与性别,都应该进一步做胃肠道肿瘤的排查。 有报道称粪便隐血试验在消化性溃疡时阳性率为40%~70%,呈间断阳性,消化道癌症时(如胃癌)阳性率可达95%,呈持续阳性。其他各种疾病所致的消化道出血,均可呈阳性反应。 粪便隐血试验中血红蛋白(Hb)可检出下消化道任何部位的出血,而转铁蛋白(Tf)能检出上消化道的出血。因上消化道的出血经消化酶作用后,其红细胞基质尽被消化,血红蛋白不再有免疫反应。转铁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中,在健康人的粪便中几乎不存在,而在消化道出血时的粪便中大
2014/2/28 14:31:00
近日,记者从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获悉,该院研制出一种微型便携式多功能自控输液器。该设备可实现液体温度自动调控,目前已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核。 据了解,临床上约9成的住院病人需接受输液治疗,而常规输液方法仍在使用110多年前的“莫非氏”输液架。其原理是依靠液体自身重量输注,不能准确定量和控制输液速度,会给患者运转带来困难,造成患者输液时活动不便。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麻醉科徐礼鲜教授和课题组成员经过13年研究,利用液体不易被压缩、压力平衡和流体力学的原理,通过微耗能工程技术手段,综合物理、机械、自动信息采集和自动控制技术,研制出将微电能转变为液体输注动力的智能化输注装置。 该新型输液器拥有自控输注系统,膜盒输液方法,微小气泡自动识别、自动锁定和自动排放系统等8项首创技术。据介绍,该产品携带方便,使用安全,能在未来战争,以及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中,节省人力物力,大大提升静脉输液舒适化水平。
2014/2/28 14:27:00
日前,由以色列公司发明的一款新型手持设备能进行伤口封闭,消除手术瘢痕。该设备探头能发出气体束进行封闭和治疗皮肤割伤。 这一发明意味着术后缝合伤口的终结,并且术后将很少留下疤痕。 以前术后由于用线缝合伤口,血液会从缝隙内流出,同时伤口很有可能感染。术后的瘢痕修复过程虽然能够将伤口修复,不过由于瘢痕修复机制与组织正常愈合不同,在伤口愈合后有三分之一的患者会留下瘢痕。 以前也有人尝试使用外科胶和激光进行伤口缝合。不过很多尝试都都以失败告终。原因是激光的温度很难控制,在进行伤口封闭时温度不是过高就是过低,无法很好的封闭切开的组织。 该设备是利用气体的带电形态——等离子进行伤口封闭。热等等离子气体通常用于外科器械的消毒。以前之所以为用其进行伤口是由于其温度太高。当等离子气体放电时温度高达20000度,甚至比太阳表面的温度还要高。不过近年来科学家已经试验出冷等离子,温度在35到40度左右,能够安全应用于人体。 将冷等离子应用到伤口能够激发人体正常的止血机制。同时它还能刺激血管形成保证伤口的血供促进伤口的愈合。 应用等离子束修复伤口,可以使伤口更整齐,机体可以用健康的方式进行伤口愈合,而不是用瘢痕机
2014/2/27 14:32:00
考克大学解剖学和神经学教授John Cryan的一项早期试验表明,在遭受生活压力的老鼠体内肠道中,细菌的多样性会严重减少。Cryan说道:“肠道中的细菌能帮助正常的大脑发育。如果没有微生物群存在,你的大脑结构和功能就会出现重大变化。”一个日本研究团队也发现,没有任何肠道细菌的老鼠有着夸张的应激反应,也比普通老鼠产生更多的荷尔蒙。 但是这种效果能够通过为无菌老鼠的肠道注入一种共生菌婴儿双歧杆菌而减弱。Cryan的团队发现,这种效果即使在健康老鼠中也可再现。但是为什么肠道中的细菌能够影响大脑呢?信息通过几种不同的方式在器官间传递。信息有可能通过血液中的荷尔蒙、免疫细胞或者是迷走神经传递,而它们从大脑一直延伸到肠道。通过这些路径,一个器官的行为就会对另一个产生影响。 Cryan的团队现在正在进行人体试验,以此来了解健康的志愿者调整肠道微生物之后,是否能够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Cryan说道:“饮食或许是微生物群构成的最大因素。多样化的饮食会让你获得多样的微生物群。”研究人员正在研究是否特定的食物组合能够改变微生物群,从而改善认知。Cryan对于未来非常乐观,他说道:“这一领域的研究
2014/2/26 16:11:00
医疗器械领域的技术创新给医疗带来根本性的改变。我们一起来看看国外的一项数据里体现的十大高增长潜力医疗器械创新技术都有哪些。 最近的一项研究报告列出了10项增长潜力巨大的医疗技术,其市场估值达到4543亿美元。其中包括: 1.影像诊断,包括核医学成像、介入放射学以及胶囊内镜检查; 2.药物输送技术; 3.分子诊断,跨越纳米技术和蛋白质组学; 4.移动辅助技术; 5.微创手术; 6.微流体和微机电系统; 7.非侵入性监测(连续血糖监测); 8.生物材料(包括抗菌伤口护理技术和骨科材料); 9.生物活性植入物,如神经刺激装置; 10.远程医疗。 其中,约有2/5(1778亿美元)的市场份额来自于内科诊断技术。药物输送设备也占据了约1108亿美元的市场份额。这份报告研究的是2009年3月至2014年3月的医疗市场。 增长最快的医疗器械领域包括生物材料,远程医疗技术,微机电系统,微流体和移动辅助技术。其中,生物材料由于其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增长潜力最强。截至2009年,生物材料市场总值为466亿美元。到2014年,该市场预计将增加至855亿美元。抗菌伤口敷料的生物材料市场,是增长最快的部分。200
2014/2/26 14:35:00
3D 打印自问世以来,不断给我们带来惊喜。3D 打印 医疗器械的组合也许会产生更多的奇迹。近日,仿生外骨骼制造商 Ekoso Bionics 同 3D 打印公司 3D Systems 合作“打印”了一款混合动力的机械外骨骼,第一位试用者 Amanda Boxtel 成功站立行走,此前,她在轮椅上生活了12 年。这款外骨骼命名为 3D Ekso Suit,尺寸是为 Amanda Boxtel 独家定制。Amanda 曾是一名户外运动爱好者,12 年前的一场意外使她腰部以下瘫痪。3D Systems 和 Ekoso Bionics 扫描了她的大腿、小腿、脊柱,构建了模型,用 3D 打印技术制造了一副混合动力机械外骨骼。这款设备有背部支架、拐杖和仿生腿。Amanda 在布达佩斯的一场活动中现场试用了 3D Ekso Suit。穿上外骨骼后,Amanda 可以独立完成站立、行走,这意味着她可以脱离轮椅了。Ekoso Bionics 和 3D Systems 都有制造医疗器械的经验。此前 3D Systems 制造过精密手
2014/2/26 14:34:00
近些年癌症的生物疗法广告尤其泛滥,其中不乏正规大型医院的宣传,如何识别其中的骗局和虚假之辞呢?如果有医院声称是本院的新发明,或者全国独一无二的新的免疫疗法或生物疗法,可以肯定是骗人的。如果哪家医院或个人吹嘘他的新生物疗法治愈率高得惊人,又没有其他机构重复验证,几乎可以肯定是骗子。 在网络、电视、报纸等各种媒体上,总能看到各种各样的医疗广告。其中,癌症的治疗广告尤其多,也尤其吸引眼球。因为癌症病人面临的多是生死抉择,往往为了生存不惜倾家荡产。而这其中,近些年癌症的生物疗法广告尤其泛滥。在网上搜一下中文的癌症和生物疗法,出来86万个结果。点进去看,很多都吹嘘治疗效果好得惊人,治愈多少多少癌症患者,其中不乏正规大型医院的宣传。似乎生物疗法已经成为癌症治疗的主流,成为癌症患者的最后希望了。 普通人恐怕都知道,目前阶段癌症的主要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化疗和放疗。很遗憾,这些主流手段尽管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治愈了很多早期的癌症,但总体疗效仍然很不理想。副作用大,疗效又不理想,必然导致我们去寻求其他更好的方案。生物疗法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应运而生。加上报刊媒体的宣传,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晚期癌症患者
2014/2/25 14:37:00
日本研究小组将能够吸附肌酐的沸石混合到树脂中,制作出了一种极细的纤维,并将这种纤维制成无纺布。血清实验显示,只要约16克纤维,就可以将体重60公斤的人在1小时之内产生的肌酐全部吸附干净。日本物质和材料研究机构日前发表一份公报称,其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人造纤维,能够吸附肾衰竭患者血液中所含的尿毒症毒素肌酐,这一成果将有助于开发便携式小型透析装置。该机构主任研究员荏原充宏率领的研究小组,将能够吸附肌酐的沸石混合到树脂中,制作出了一种极细的纤维,并将这种纤维制成无纺布。血清实验显示,只要约16克纤维,就可以将体重60公斤的人在1小时之内产生的肌酐全部吸附干净。肌酐是血液中的一种低分子尿毒症毒素,由肌酸分解形成,是反映肾功能情况的主要指标。肾脏功能正常运作时,肌酐会经尿液排泄至体外,但肾衰竭患者的肾脏无法过滤干净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尿毒症毒素,所以必须进行透析。除了肌酐,尿毒症毒素还有很多种。研究小组认为,通过更换沸石的种类,可以制造出吸附其他尿毒症毒素的人造纤维。这一成果的论文已经刊登在新一期《生物材料科学》杂志上。目前,
2014/2/24 14:39:00
一、医院的低碳建设1、大医院实施低碳的阻碍因素医疗是人类活动永恒的主题。随着人们对生命质量要求的提高,医疗的碳消耗量在近年已呈现出大幅增长之势,尤其人口老龄化的迫近和医疗水平的提升,将更使其碳消耗量面临可以预见的陡增。目前高举低碳大旗的医院,却往往是民营医院多于公立医院、专科医院多于综合医院、小医院多于大医院。原因首先是低碳概念缺乏定义,其次是医院本身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保证医疗质量是最重要的任务。此外,资金短缺也是小医院进行减碳的主要动力。黑龙江省卫生厅计财处处长孙锡昌表示,政府对医疗行业的减碳改造缺少明确的指标要求,也没有针对性的解释和引导。大家误以为,如果发展低碳,就一定是以牺牲单位的生产力和减少产值为代价,由此才造成了医疗低碳曲高和寡的现状。其实,早在我国加入《京都议定书》之初,国家的节能减排工作即有安排。很多省市政府也根据自身的情况,在所属辖区内开展了一些减碳的试点。然而医院并未被列入主要减碳单位。如今,中国已经在十几个城市建立了碳交易所,并计划于2015年之前建立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平台。但业内人士透露,由于审核企业减排量方面的花费巨大,所以碳交易主要集中在“能耗集中、可供减排
2014/2/21 14:42:00
近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开发的一款生物科技装备似乎就带有这部大片的影子。在科幻大片《星际迷航—下一代》中,当指挥官威廉·瑞克受伤之后,飞船上的同事立即使用一种手持式设备为他治疗。尽管这只是一部科幻片中的情节,但这项技术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就将在国际空间站上变成现实。近日,美国航空航天局与GRoK Technologies公司签署了一份研发新型生物科技装备的合同,其中一款装备可以从外部直接帮助治疗身体疼痛。这款治疗身体疼痛的设备被称为“Scionic”,它是一种用于缓解肌肉骨骼疼痛和炎症的外部治疗设备。使用这种设备在皮肤上来回擦拭,将可以提升机体缓解疼痛的机能,且在此过程中并不涉及药物的使用。美国航空航天局表示,非常看好这项新研制的设备未来在医疗方面的潜力。在长期的太空飞行过程中,宇航员常常会患上骨质减少的病症,也就是肌肉的萎缩以及骨骼密度的降低。这项专利技术的开发将帮助GRoK公司开发开创性技术用于研发及医药领域,并推进人们对整个生物医药技术的理解。GRoK公司创始人兼CEO莫什·柯世曼表示:“这不再仅仅是科
2014/2/21 14:41:00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把纳米马达放置在活的人体细胞中,并且通过磁力操纵它们。这一技术进步将带动分子机器的使用,例如将药物释放到身体内的特定位置。该研究成果刊登在最新一期的《应用化学国际版》上。到现在为止,纳米马达仅限于在体外及实验室的装置里研究,还没有在活的人体细胞中施展。该大学的材料科学家汤姆教授说:“这些纳米马达会环绕细胞,并且撞进细胞内的结构里,显示出活细胞内部的机械反应,而以前是没有人见过这种现象的。这项研究是一个生动的演示,它可能是使用合成纳米马达研究细胞生物学的新途径。”该方法采用超声脉冲将形如火箭般的金属颗粒推进,既可以增强药物的效果,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副作用。在低超声功率下,该纳米马达对这些细胞的影响不大。但是,当电源增加时,纳米马达迸发出动作,缩放和撞进细胞器即执行特定功能的细胞结构内。纳米马达可以被看作是“打蛋机”,在本质上使细胞的内容均匀,或作为棒槌刺穿细胞膜。汤姆说:“我们也许能够使用纳米马达从内部机械操纵细胞来治疗癌症和其他疾病,还可以用它进行细胞内的手术和将药物非侵入式递
2014/2/20 14:44:00
国产DR比进口DR要便宜,这是不争的事实,价位往往只有进口DR的一半甚至更低,但由于国产DR的厂家生产X光机的历史都不长,总是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系统的稳定性往往不高,大毛病没有,小毛病不断,这是国产DR的一个通病。但是近年来,国产DR设备生产企业屡屡突破关键技术,如自主研发DR探测器,在图像后处理技术上突破图像拼接、组织均衡、曝光区域检查等技术,使用GPU加速算法加快图像传输速率等,打破了国外厂家在DR领域的垄断地位,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大幅增加国产设备进入高端市场的可能性。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目前进口设备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约为七成,本土厂家市场占有率约为三成。这种格局仍在悄悄发生变化,以安健科技、深圳迈瑞、华润万东等为主的国内医疗器械厂家正在加快撼动外企垄断的步伐。 在“新医改”的政策环境下,发改委、科技部等政府部门对DR设备研发投入了大量专项资金。同时,我国在医疗器械的采购方面,将优先采购国产医疗器械。“十二五”期间我国将以经济手段有效引导医疗机构使用国产医疗器械。 当前卫生部开展的集中采购项目中,中标设备均以国产为主。专家预测,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国内品牌与外资品牌在中国
2014/2/19 14:45:00
近日,科学家研究发现宫颈癌可被艾滋病常用药物预防。 曼彻斯特大学的夫妻研究团队研究发现艾滋病药物能够杀死导致宫颈癌的病原体人类乳头瘤病毒。他们发现用洛匹那韦在没有副作用的前提下减少90%的癌前细胞。 这个研究成果将于本月晚些时候在两个会议上发表。科研人员对这个结果非常惊喜,他们表示以后女性可以在家用药预防宫颈癌,而不用忍受活检和外科手术切除宫颈异常的痛苦。 该药的临床试验是在肯尼亚内罗毕的肯雅国立医院(KNH)进行的。曼彻斯特大学的Hampson夫妇联合KNH的Innocent Orora医生一起实施了该试验,纳入实验检查的是40位宫颈轻度和重度期癌前病变的女性。 洛匹那韦是一种抗病毒药物,常用于口服治疗艾滋病。不过在本次实验中,该药物是作为栓剂直接应用。同时口服抗病毒药物每天两次连续两周用于抗病毒治疗。 治疗一个月内和三个月后的宫颈涂片检查显示症状明显改善。23位重度癌前病变女性有19位恢复正常,同时阳性反应率是91%。X线治疗前后对比提示宫颈病灶损伤明显变小。用药后也未见副反应报道。 Hampson博士表示,早期临床实验结果出乎他们的意料。很多重度癌前病变女性在治疗后短期内宫颈就恢
2014/2/18 14:49:00
张先生因意外摔坏了骨盆,日前,他在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东省骨科研究院)进行了髋臼骨折整复内固定手术,当天就可以翻身了。昨日,笔者在医院看到张先生,发现这个原本需要开大口子的大手术,医生只在其腹部开了4个小孔,就在腹腔镜下完成了手术。术前,专家通过3D打印出全仿真的骨盆,进行了模拟手术。据了解,这是世界首例在腹腔镜下成功实施的髋臼骨折整复内固定手术。43岁的张先生意外从3米高坠落,致右髋臼骨折,入院时伤势严重。“如果做传统手术,需要给患者开20多厘米的口子,在右髋打钢钉,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大、恢复慢。”省骨科院骨伤科的曾参军教授说。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医生决定采用3D和微创技术。据曾参军介绍,专家设计了一个手术方案:先对张先生骨盆进行三维重建模拟复位,再采用3D打印技术,将他的仿真骨盆模型按照1∶1的比例打印出来,并进行钢板、螺钉数据测量,钢板预弯,螺钉进入途径设计等一系列术前模拟手术,最终才在腹腔镜辅助下实施髋臼骨折内固定术。手术如期进行。医生首先在腹壁上打4个小孔,将腹腔镜置于腹膜外建立气腹,充分“显露
2014/2/18 14:46:00
用于医院治疗疾病和置于人体内代替某些器官或组织的符合一定卫生标准的橡胶制品。可分为体外用和体内用两大类。所用橡胶有硅橡胶、天然橡胶及PU(聚氨酯)等。从医用橡胶制品的发展趋势和医疗市场的需求来看,其品种、数量、用量在不断增加,用途也在不断扩大。今后,随着橡胶加工技术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相信会有更好的医用橡胶制品投入临床应用,以满足广大患者的需要。聚氨酯聚氨酯弹性体(PU)是由软链段和硬链段交替镶嵌组成的、含有许多—NHCOO—基团的极性高聚物,通过选择适当的软、硬链段结构及其比例,就可以合成出来既具有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又具有血液相溶性和生物相溶性的医用高分子材料。其中,在医疗中使用的聚氨酯弹性体主要是热塑性聚氨酯(TPU)弹性体。TPU是由软段(长链的低聚二醇)及(二异氰酸酯及扩链剂)所组成的线型嵌段聚合物,聚氨酯分子结构中的软硬段存在着极性的相溶性。由于TPU加工方便,性能优异,已被广泛应用于制备多种医疗及保健产品。聚氨酯特性:聚氨酯弹性体之所以能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与它所具备的优异性能是分
新闻排行
-
1各相关耗材/试剂供应商:[04-21]
-
2集采三方协议签好的,彩印一份协议交物管办张婧处[12-31]
-
312月30日(周一)设备科库房进行月末盘点,8点-14点暂停收发货业务,14点起正常发货。[12-26]
-
4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关于医用耗材配送验收工作的通知[11-22]
-
511月7日周四 8点-14点 设备科库房暂停收发货业务,下午14点起正常收货。[11-06]
-
6【重要通知!】[09-26]
-
7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关于规范备货、择期跟台、急症使用耗材入出库的通知[05-13]
-
8关于《德清县人民医院院内医用物资精细化服务委托合同》签署告知函[05-10]
-
9关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院内医用物资供应委托服务合同》签署告知函[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