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2014/7/16 16:49:00
最近,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开发出一种廉价的便携式微芯片,可以在Ⅰ型糖尿病患者出现症状之前,快速检测出那些高风险人群。研究人员认为,这种芯片不仅能高效广泛地预诊出糖尿病人,还有助于提高全世界的糖尿病护理水平,帮人们更好地研究疾病历史,开发新疗法。相关论文在线发表于7月13日的《Nature Med》网站上。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7月13日报道,目前的糖尿病主要分两种——Ⅰ型和Ⅱ型。二者都有高血糖特征,但病因和治疗方法都不同。Ⅰ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类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统会攻击自身健康组织,使身体停止制造胰岛素。当病人自己的抗体攻击胰腺的胰岛素生产细胞时,这种病就开始了。自抗体只出现在Ⅰ型糖尿病患者中,而在Ⅱ型中没有,新方法就是通过这一点来区别它们。 研究人员开发的微芯片利用纳米技术来检测Ⅰ型糖尿病,能把Ⅰ型和Ⅱ型快速区别开来。原有老方法用放射性材料来检测自身抗体,需要几天时间,每次花几百美元。相比之下,微芯片不用放射性材料,几分钟就能出结果,每个芯片预计成本约20美元,可测试15次以上。而且微芯片用血量更少,不用抽血,只需指尖采血即可。 他们用该芯片对一些志愿者进行了测试,诊断出了哪些人患有
2014/7/16 16:47:00
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项目局9日宣布,国防部将于今后4年提供总额4000万美元的研究经费,资助开发一种无线、可植入大脑的“神经义肢”,用于帮助脑部受伤的士兵及其他病患恢复受损记忆。这一项目名称为“恢复主动记忆”。 大脑“神经义肢”,顾名思义是由大脑神经控制的电子植入设备,用于存储新记忆或提取旧记忆。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项目局在一份声明中说,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将获得1500万美元经费,研发可植入的“神经义肢”设备,然后试验性地把它们植入脑部受伤者的大脑内嗅皮层与海马区中;而宾夕法尼亚大学则获得2250万美元经费,研发针对与记忆形成和存储有关的大脑区域监控及刺激系统;此外,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获得250万美元经费,对项目提供技术支持。 “‘恢复主动记忆’项目的启动,提供了一个令人兴奋的机会,它将揭示人类记忆的许多新特性,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认识大脑,”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项目局项目主管贾斯廷·桑切斯说,“我们将应用‘恢复主动记忆’项目获得的知识,研发(脑损伤的)新的治疗方案。” 按计划,这一项目将首先招募癫痫与帕金森氏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大脑记忆在时间与空间上的神经机制。然后,研究人员将在此基
2014/7/15 17:11:00
中国科大科研小组发明了一种兼具优良的光学性质和催化性能的五角星形合金纳米材料“纳米之星”,有望应用于肿瘤治疗等领域,研究成果最新在线发表在《自然·通讯》。 据介绍,“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这首家喻户晓的儿歌激发了中科大曾杰教授科研小组的科研灵感,科研人员将金和铜结合起来,发明了一种兼具优良的光学性质和催化性能的五角星形合金纳米材料。 金纳米材料由于具有优越的光学和催化性质,此前已得到深入研究,但金的价格昂贵,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而另一种金属铜,虽然性质优异、价格低廉,但在纳米尺度上很不稳定,容易被氧化,也难以实现多种应用。为了解决这一挑战,中国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曾杰教授课题组采用将金和铜离子共同还原的方式,制成五角星形纳米合金材料,既保持了优越的光学性质和催化性能,又增加了材料的稳定性。 据科研人员介绍,这种“纳米之星”新材料是一种具有五重对称性的金铜合金纳米晶体,在近红外区有很强的光吸收和光热转化能力。研究人员在患有乳腺癌的小鼠体内注射此材料,并在肿瘤处用近红外激光进行照射,纳米晶体吸收近红外光并转化成热,产生局部高温,从而杀死癌细胞。采用这种疗法,小鼠
2014/7/15 17:09:00
近日,来自悉尼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在受外伤和重大疾病影响的人体的组织和器官移植的生物成像领域取得了巨大进步,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Lab on a Chip上。文章中研究者利用生物打印的人工血管网络来模拟对机体复杂组织非常重要的机体循环系统,研究者Luiz表示,每年都有成千上万人死于一系列的器官移植中,而且有许多人承受着失去组织和器官的痛苦。 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利用一种“生物打印”的新型技术来讲许多互联的生物纤维进行“焊接”相连从而为人工血管组织提供模型;随后研究者利用富含蛋白质的细胞材料将模型转化成为3D打印节后,最后研究人员移除生物打印纤维,只剩下含有人类内皮细胞包含的小通道网络,其就可以自组装形成稳定的毛细血管结构。 本文的研究阐述了,生物打印的血管网络可以更好地促进细胞生存、分化以及增殖;研究者Bertassoni博士说道,我们利用了一种新型的生物打印技术来制造一种大型的三维微血管通道,其就可以维持生命,而且可以精确地满足单一病人的需求。 当然,简单的再生材料非常容易获得,但是复杂和功能性器官的真正再生是医生们长期以来为之奋斗的目标,也是病人所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014/7/11 17:14:00
开启我国老年瓣膜性心脏病治疗新时代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项目取得阶段性重大进展 心脏中有四个瓣膜,分别称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前二者负责血液回到心脏,后二者负责血液射出心脏。心脏的每一次收缩和舒张,四个瓣膜都会开启和关闭一次。心脏的瓣膜在形态上薄如纸张,却是全身最辛苦的部分。 当瓣膜狭窄时就会影响血液的前向流动,影响全身各器官的供血和氧气在肺的交换,当瓣膜关闭不全时就会发生血液返流,做无用功,同样也会身体主要器官的供血。经过若干时间,心脏的形态就会发生变化,心肌肥厚、心房或(和)心室增大,心脏的收缩功能下降,最终发生泵衰竭。 很多全身性因素都可能影响到瓣膜的功能,如风湿热和梅毒感染,虽然这些疾病首先表现在其他部位,但可以通过自身免疫系统损伤心脏瓣膜,分别风湿性心脏病和梅毒性心脏病。随着年龄的增加,心脏瓣膜退行性改变成为瓣膜病的主要原因,表现为瓣膜的增厚、钙化、融合,出现不同程度的狭窄和关闭不全。与20年前相比,中国心脏瓣膜病的病因构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为例,上世纪80年代,各病房绝大部分患者都是风湿性心
2014/7/11 17:13:00
记者昨从鼓楼医院获悉,该院呼吸内科近日成功实施了首例超声引导下支气管镜纵隔淋巴结穿刺活检术,为患者明确了诊断。 记者了解到,该项新技术的受益者是位77岁的男性患者。患者8月前胸部CT检查发现左肺门及纵膈淋巴结肿大,在外院经常规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未能明确诊断。患者于6月19日入住鼓楼医院呼吸内科。6月20日上午,代静泓副主任医师在其他医护人员全力配合下,为患者顺利进行了超声支气管镜下纵隔淋巴结穿刺活检手术,明确了病理诊断,从而使患者得到有针对性的后续临床治疗。 据介绍,超声支气管镜(EBUS)是一种在支气管镜前端安装超声探头的设备,结合专用的吸引活检针,可在实时超声引导下行经支气管针吸活检(TBNA),搭载的电子凸阵扫描的彩色能量多普勒,可帮助确认血管位置,防止误穿血管,增加了穿刺准确性,降低出血风险。行超声支气管镜检查时,不需全身麻醉,只需行咽喉部表面局部麻醉,大多数病人都可耐受。目前超声支气管镜的应用范围包括肺癌的诊断及淋巴结分期、肺内肿瘤的诊断、不明原因的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的诊断、纵隔肿瘤的诊断。
2014/7/11 17:11:00
几个世纪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避孕方法。当前,避孕套和避孕药是最为流行的两种方式,但是前者存在中标风险,后者又容易产生药理性副作用,缺点都非常明显。日前,一家位于美国麻塞诸塞州列克星敦市的科技公司MicroCHIPS开发出了一种可以通过远程芯片控制的避孕方式,这一颠覆性的手法或许将会彻底改变人类的避孕史,成为未来的主流。 MicroCHIPS开发的这种避孕技术主要有一支无线植入管组成,它可以通过远程芯片来控制开与关。比如说,某位妇女想要受孕,那么她只需要通过远程芯片关闭植入管,就像用遥控器调节电视音量一样简单。这样以来,她就不用再去咨询她的妇科大夫,从而省去很多麻烦。 根据麻省理工的科技测试报告,这种MicroCHIPS植入管体积大约为20 x 20 x 7微米,可以插入人体的手臂皮内、屁股皮内上或者腹腔内。从本质上讲,它的工作原理类似于Implanon以及Nexplanon皮下埋植避孕剂,通过每天向血夜里释放微量的诺孕酮(一种避孕激素)来达到避孕的目的。 因为这种植入管释放避孕激素时是无意识的、自动的,所以较之传统的避孕药丸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因为后者只有每天按时服用才会
2014/7/11 17:10:00
中科院遗传发育所戴建武研究团队首次创新性建立了胶原生物材料的生长因子缓释方法,并建立规模化制备平台,制备了多种具有胶原结合能力的生长因子骨修复材料。 其中,用于骨缺损填充的生物骨有望明年投入生产。 生长因子是一类具有调节细胞生长、分化等特性的细胞因子,通常与支架材料结合形成智能生物材料,通过生长因子的缓释促进损伤修复。
2014/7/10 16:43:00
近日,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和颈部血管超声(CVUS)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系统检查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指出,SCTA与CVUS在评价血管狭窄程度方面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但在颈动脉闭塞的评价中,SCTA的准确性更优。该文发表在2014年第13期《重庆医学》杂志上。 选取该院2009年10月至2012年12月经头部CT或MRI检查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51例,51例患者均进行SCTA和CVUS检查,并对其中3例进行了脑血管造影检查,比较SCTA和CVUS两种检查方法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系统的优缺点。 51例脑梗死患者中41例(80.39%)被检测出患有颈动脉狭窄,参照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研究(NASECT)计算SCTA和CVUS的颈动脉狭窄率分别为36.54%±15.64%和33.42%±14.72%,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TA斑块检出率为58.82%,明显优于CVUS的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2014/7/10 16:43:00
宝莱特6月30日晚发布公告称,将增资控股博奥天盛,进入血液透析领域。除了宝莱特外,新华医疗、山东威高、和佳股份、江西三鑫等诸多上市公司最近也频频出手投巨资进入血液透析领域。从医疗器械质量万里行活动中了解到,受国内政策引导,血液透析领域将成为未来医疗器械行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肾病患者医保报销比例突破90% “随着国家政策对血液透析患者倾斜、报销比例的提高,我们非常看好这一市场。”新华医疗董事长赵毅新说,公司今年将建10家血液透析中心,明年建20家,2016年再建30家,并配套建设两家肾病专科医院作为透析中心的旗舰店。计划到2020年,公司血液透析产品线整体营收规模在10亿元以上,包括设备、耗材和血液透析中心,实现产业一体化发展。 血液透析机是采用人工方法模仿人体肾脏的过滤作用,在体外循环的情况下,通过去除人体血液内过剩的含氮化合物、新陈代谢产物或逾量药物等毒性物质,调节水和电解质的平衡,从而实现治疗目的。 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是目前终末期肾病最为普遍的替代治疗方法。血液透析浓缩液、血液透析干粉、透析器和透析管路作为血液透析治疗的耗材产品,属于肾病患者需求不能间断的日常血液净化治疗产品,因此
2014/7/10 16:38:00
2014年欧洲血运重建大会(EuroPCR2014) 会议涉及范围包括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TAVR)、首个在人体使用的人工二尖瓣及去肾交感神经术等。其中有多项介入心脏病领域的重要发现,将影响未来的临床实践和指南制定。 介入心脏病学家Paul D. Williams博士(英国James Cook大学医院)说,“对我来说,会议亮点是结构性心脏病领域,而不是冠脉疾病领域……同时我也惊喜地看到,在经历了SYMPLICITY-HTN 3的失望之后,去肾交感神经术并没有止步不前。” Cardiology Today总结了2014EuroPCR会议中的一些关键内容,这些都是出席会议的介入心脏病学专家关注的亮点。 1. TAVR的未来:成为黄金标准或已近在眼前 Williams说,John Webb博士主持的SAPIEN 3经导管主动脉瓣研究结果令他印象深刻。该研究展示了经导管主动脉瓣手术的30天结果,是TAVR目前为止最好的结果。经股动脉手术队列的30天结果为:全因死亡1.1%,卒中1%,97%的患者有轻度或更少的的主动脉瓣反流,这一结果与外科换瓣手术等效或者更优。 Williams指出,这一研
2014/7/9 14:41:00
一款智能腕带能够在激活时放电,如果使用者不能完成他们的健康计划或者到达他们工作的最后期限时,设备会给穿戴者电击。 名为Pavlok的可穿戴设备设计通过主动牵制措施来尝试和改变使用者的行为习惯。 设备有望在年底发售,这是目前为止比追踪式腕带更有效的产品。 目前公司已经获得十万美元的投资,公司的创办者表示计划进行一次筹款活动,争取尽快募集到一起产品的资金。 公司网站称Povlok是一款简单易用的设备,能帮助消费者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 通过心理学意愿和用户体验算法,Palvok腕带强化用户健康、工作或更多其它的承诺,甚至会利用温和的电击来让用户记得他们的承诺。 尽管公司没有透漏设备的技术细节,但是公司表示设备整合了准确追踪和强化承诺技术,是戴在手腕上的改变你大脑的提醒触发器,并以此来改变用户的习惯。 Pavlok并不是简单粗暴的强迫人们改变习惯,而是促使他们重塑自己并将习惯维持下去。
2014/7/9 14:36:00
使用运动感受器能让膝盖置换手术更加精确的同时减少患者痛苦。这项新技术名为iASSIST最近刚刚引入英国NHS,能够帮助外科医生更准确的匹配新关节。 如果新的膝关节不能恰当的与髋关节及踝关节保持直线会引起患者不适,也会造成对侧膝关节磨损加速。膝关节置换术发生上述情形的比例是10%到15%,这意味着患者需要进行二次手术。 每年英国大约进行80000例膝关节置换,主要是由骨关节炎引起的。关节炎会加剧衬垫软骨损耗骨与骨直接摩擦产生疼痛。 目前手术中要保持髋关节、新膝盖和踝关节在一条直线上医生需使用硬杆。与膝关节一起,医生将30厘米长的杆插入股骨。一旦置换关节到达合适位置,插入的杆即被移除。 但是使用硬杆会产生脂肪和空气泡,有可能会入血到达心脏和肺部,引起不适,同时也可能阻塞小血管减少氧气到达肺部,严重的甚至会致命。 膝关节置换也可以借助CT和MRI扫描患者关节送交实验室为患者制作个性化的切除块。不过这种方法很耗时。 与上述两种方法不同,iASSIST系统不需借助硬杆或是扫描切割块,直接就可以产生直线关节。 在置换术中取代常用的在股骨底端放置1cm长的钉,该技术放置一个2到3cm的方荚。荚内包含
2014/7/9 14:35:00
广州日报讯 (记者王鹤 通讯员宁习源、吴剑鹏)13岁的小黄,出生半年即被诊断为多发性神经纤维瘤,多年来辗转各大医院不得根治。近期小黄因左下肢肿胀、部分破溃出现感染而命悬一线,为救命必须截去感染恶化的左下肢,但麻醉遇到了困难—小黄因为脊椎严重侧凸畸形无法行椎管内麻醉,又因为感染致心肺及肝肾功能严重衰退,且本来就合并胸廓与肺的异常,选择全身麻醉风险也极高。经过会诊,麻醉医生果断采用了神经阻滞麻醉方案,利用高频超声仪器精准地定位了小黄下肢的四根神经并逐一阻滞,小黄在完全清醒的状态下完成了手术,脱离了危险。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麻醉科陈晔明博士介绍,以往神经阻滞麻醉基本靠盲探或神经电刺激法,随着超声可视化技术的发展,在超声影像引导下的神经阻滞麻醉技术有了极大的进步,能够对外周神经进行可视化的“精确打击”。 多种因素决定麻醉方案 陈晔明介绍,对于麻醉方式的选择主要由三方面因素决定,即手术因素、患者因素和麻醉因素。一般在手术之前,麻醉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除了全麻和椎管内麻醉外,教科书上也描述了神经阻滞麻醉,可传统的神经阻滞麻醉准确性差、成功率低、局限性较大。现在有超声导航技术的帮助,外周神经
2014/7/8 14:47:00
新一代微型生物机器人能收缩肌肉。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工程师展示了一类行走“生物机器人”(bio-bots),由肌肉细胞推动、电脉冲控制,研究人员能对其发号施令。相关论文在线发表于最近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PNAS)上。 负责这项研究的伊利诺斯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生物工程主管 Rashid Bashir 表示:“不管你想制造任何种类的生物机器人,由细胞驱动的生物刺激都是一项基本要求。我们正在把工程原理与生物学整合在一起,设计开发生物机器人和用于环境、医疗方面的系统。生物学非常强大,如果我们能学习利用其优势,将带来许多好东西。” Bashir 小组用3D打印技术造出一种柔韧的水凝胶和活细胞组成的生物机器人。以前,他们也曾用跳动的小鼠心脏细胞造出一种能自己“行走”的生物机器人,但心脏细胞不停地收缩,让他们无法控制机器人的运动。因此要用心脏细胞来设计生物机器人是很困难的,它不能随意开关、加快或减慢速度。 新设计的生物机器人受自然的肌腱骨骼启发。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他们用3D打印水凝胶制成主骨,既能支持生物结构,又能像关节一样弯曲。再把一条肌肉锚在主骨上,就像肌腱把肌肉附着在骨
2014/7/8 14:45:00
北京时间7月1日消息,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如果说需要是发明之母,创造性、想象力、决心或者运气便是发明之父。一项具有突破性的发明问世需要具备很多因素,缺一不可。无论是对一名单打独斗的发明家还是团队协作的工程师,我们都应为他们取得的好似“将闪电装进瓶子”的成就欢呼,竖起我们的大拇指。 作为持续关注革新的一部分,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再次评选技术以及相关领域的十佳发明。入选的发明已经以产品的形式出现或者仍处于原型阶段,身上肩负着颠覆游戏规则的使命,例如利用距地面1000英尺(约合305米)的风能,在数秒内闭合枪伤,挥挥手指便可发送文字短信以及将普通公民送入太空。在这些发明中,一些发明已经进行了数年研究,但最终会做好上市准备,其他发明代表着全新的科技发展趋势。所有这些发明都有撼动相关产业的能力,挽救生命,让我们的日常生活更便利。 1.飘浮风力涡轮机 飘浮风力涡轮机(以下简称BAT)外形怪异,好似一个长翅膀的巨型甜甜圈。它内装氦气,中央采用类似螺旋推进器的叶片。这种涡轮机可能是为欠发达地区供电的解决方案,也可用于为美国提供价格更低并且更安全的风电。飘浮风力涡轮机
2014/7/7 15:28:00
近年来兴起的手术机器人技术在微创的基础上,将手术的精度和可行性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可以预见,微创外科的21世纪将是机器人手术的世纪。目前,国外手术机器人已在心胸外科、泌尿外科、妇科和腹部外科等领域逐渐普及,国内也有数家医疗单位陆续引进了代表当今手术机器人最高水平的达芬奇(da Vinci)手术机器人,国内装机数量已达到18台。 外科手术机器人的发展历史 1985年,美国加州放射医学中心使用一种能够自主定位的立体定向装置(Puma 560)来完成脑组织活检,由此机器人技术在外科领域的应用开始广泛开展。但是,早期的机器人系统完全基于工业机器人系统,其实用性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无法进行更为精细的操作。 1991年,美国ISS公司推出Robodoc用于进行膝关节外科置换术。它是一种主动式机器人系统,包括一台用于术前规划的计算机和1台安装抓持、切削装置的5轴机械臂,以及一个机器人操控平台,通过编程独立完成操作。Computer motion公司于1994年研发了内镜光学定位外科机器人系统“Aesop”。1999年初,由两家美国公司(Computer Motion和Intuitive Surgi
2014/7/7 15:27:00
据国外媒体报道新型植入避孕药物交付系统可以远程遥控开关,一次植入能使用十六年。 这款未命名的设备设计可植入到臀部、上臂或腹部皮下。它能每天释放出常用的避孕药左炔诺孕酮30微克。 据马萨诸塞州莱克星顿的产品研发公司透露设备将于明年在美国进行预临床实验。 公司宣称他们的目标是2018年设备上市。 设备的大小是20 x 20 x 7毫米,设计是植入皮下。 公司宣称,通过独立的微储池存储药物设备能实现长期精确给药。微芯片激活释放药物,同时能实现远程控制给药及给药剂量。因此设备能更精确的控制给药剂量,减少医疗开支、改善患者的依从性,从而最终改善患者结局。 设备存储的激素量可使用16年。 该公司已经测试过用于骨质疏松患者的根治给药系统。设备使用钛和铂金属密封包含药物的储藏池。 从内部电池发出的电流能够暂时融化密封膜进而每天释放小剂量的激素。 微芯片设备通过局麻即可植入和取出。骨质疏松治疗给药系统研究的患者调查发现,微芯片给药系统耐受性好,患者表示可以接受重复植入过程。 植入过程少于30分钟,术后患者即可回家,不需他人陪同。
2014/7/7 15:26:00
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宣称在3D器官打印方面取得巨大突破,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在医院打印器官。 一个国际团队日前制造出器官内部供血的整个血管网络。 科学家说该技术甚至能对癌症损伤的器官进行简单替换。 悉尼、哈佛、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现在已经利用生物打印技术制造出人工的血管网络,能模拟人体的循环系统为制造大的复杂组织提供必要条件。 研究的领导者,悉尼大学的Luiz Bertassoni教授说,每年因为缺乏移植器官会造成很多人死亡。很多人也会因为癌症或意外事故而切除组织和器官。想象一下,当你走进医院,当你按下打印按钮后,准备好的细胞、蛋白质和精确位置下的血管就能打印出完整的器官。当然我们离这一天还很远,不过我们正在努力向这个方向前进。我们的研究结果是取得这些目标的重要新步骤。目前我们只是打印出原形,经过我们的改进,最终将会用于治疗。 细胞需要营养物质、氧气,同时还需要高效的废物回收系统来维持生存,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血管”是生理组织和器官的工程学核心。 Bertassoni说:“大组织和器官工程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如果生长出血管和毛细血管网络。没有足够的血供细胞就会死亡,因为血供氧是细
2014/7/4 16:51:00
小伙伴们,还在为脸上的疤痕或者痘印而苦恼不已吗?还在担心手术后会留下什么后遗症吗?小编在这里想和大家分享一则好消息,经有关学者研究发现,利用射频微针技术去除疤痕效果要好于传统的去疤痕手术。别看小小的痘印,它可是审美皮肤科治疗最困难的障碍之一要想治好还真不容易。 疤痕分为3类:棚车,冰锥和滚动疤痕。疤痕发病机制最有可能引发下层皮肤表面的内陷,增厚胶原蛋白条带。凹陷性疤痕可达到0.7毫米的深度;一种有效的治疗将进一步伸入深度重塑瘢痕下缩回胶原纤维。 最近,来自以色列的医学学者Yoram Harth等人对比研究了射频微针技术和飞梭镭射技术的微妙差别。学者发现,在治疗疤痕方面,射频微针技术要比飞梭镭射技术更胜一筹,主要表现在手术的疼痛程度,病人感觉的舒适程度,手术后恢复所用时间的长短等等。该研究报告发表在科研出版社英文期刊《Journal of Cosmetics, Dermatological Sciences and Applications》上。 射频微针技术是全新的医学治疗技术,用于改善凹陷疤痕的外观。此技术应用微针穿过表皮层,到达指定深度后再释放射频能量,务求把最有效能量送到真皮层,
新闻排行
-
1各相关耗材/试剂供应商:[04-21]
-
2集采三方协议签好的,彩印一份协议交物管办张婧处[12-31]
-
312月30日(周一)设备科库房进行月末盘点,8点-14点暂停收发货业务,14点起正常发货。[12-26]
-
4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关于医用耗材配送验收工作的通知[11-22]
-
511月7日周四 8点-14点 设备科库房暂停收发货业务,下午14点起正常收货。[11-06]
-
6【重要通知!】[09-26]
-
7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关于规范备货、择期跟台、急症使用耗材入出库的通知[05-13]
-
8关于《德清县人民医院院内医用物资精细化服务委托合同》签署告知函[05-10]
-
9关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院内医用物资供应委托服务合同》签署告知函[05-09]